“什么事,這么熱鬧?”恰在此時,夜瀾邈也過來了,仍舊是溫和的神情,溫和的聲音,溫和的笑意。他從左側過來,剛好停在了云蘿的左側。“宴會快要開始了,我們都過去吧。“皇上看了夜瀾邈一眼,并沒有回答,然后轉向著宴會的方向,顯然是想要離開了。其他的人也自然的轉身,恭敬的跟隨在皇上身后,等待著皇上先走。唐莞心隨意的側眸,看到云蘿的臉上已經沒有了剛剛的羞澀,也沒有了先前的緊張,身子似乎明顯的松緩下來,而且,唐莞心看到云蘿的右側的腳似乎無意識的抬起,略略向右側靠近了些許,她的身子向著夜瀾邈的方向稍稍傾斜。唐莞心的眸子一動,心暗暗一沉,她是學心理學的,心理學上,有四種空間距離,公眾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氣泡”一樣為自己“割據”了一定的“領域”。而當這個自我空間被人觸犯就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惱怒起來。親密距離: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或幾無間隔,即我們常說的“親密無間”,第一種表現為,約15厘米之內,彼此間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第二種表現15厘米~44厘米之間,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為挽臂執手,或促膝談心,仍體現出親密友好的人際關系。這兩種都是非常明顯的,都是眾人所知的,但是還有一種,是比較隱蔽而含蓄的,也是不易被人發現的,那就是一個人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的親密程度。就交往情境而言,親密距離屬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聯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間使用,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不屬于這個親密距離圈子內的人隨意闖入這一空間,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禮貌的,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也會自討沒趣。剛剛云蘿的動作……此刻夜瀾邈就在云蘿身側的不遠處,兩人之間的距離本來就不遠,云蘿身體放松,腳步偏移,明顯的偏向夜瀾邈的方向,而她的身子也向著夜瀾邈的方向傾斜,這種自然流露的肢體語言中唐莞心看到了一種很危險的信息。按理說,云蘿第一次進京城,是絕對不應該認識夜瀾邈的,對于一個陌生人而言,云蘿的表現不是應該拘謹而排斥的嗎?再說夜瀾邈,雖然夜瀾邈表面上看著隨和,但是,唐莞心卻知道,他的戒備心理極強,若是一個不認識的陌生人在他的面前做出這樣的舉動,他至少會做出排斥的反應,但是唐莞心從他的神情上看不出任何的排斥,相反的夜瀾邈同樣的很自然。或者只是巧合,唐莞心暗中安慰自己,心底卻突然感覺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