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駢的一個錯誤決定,不僅害死了張璘,還斷送了大唐王朝。
更可怕的是潞州的昭義軍、徐州的感化軍、定州的義武軍隨時可以渡江和張璘圍攻黃巢軍。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黃巢是他人生的至暗時刻,逼上絕路的黃巢,使出了他的殺手锏,向高駢投降,高駢接到了黃巢的投降信,微微一笑:“嘿嘿,小黃你還是挺識趣的。”
高駢立即上表給朝廷,說黃巢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讓昭義軍、感化軍和義武軍撤回去吧,免得浪費朝廷的糧食。
其實,高駢是怕其他人分他的功勞,唐廷慣例,各鎮如果出轄地作戰,朝廷需要補貼其軍需,很多藩鎮聽朝廷調遣,剛離開自己的轄地,就遷延慢行,拖一天是一天,就是想要多領朝廷的補助,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藩鎮,平時不聽朝廷詔令,一旦要戰事,卻能奉詔出兵的原因。
朝廷聽高駢說不需要其他人的協助,自然高興,誰都不想做冤大頭。
廣明元年,公元880年五月。
張璘兵圍黃巢在信州城,張璘在城北百無聊賴西處轉悠,張璘在等高駢送走其他軍鎮,就下令破城。
忽然從外面慌慌張張跑進來一個小校,大事不好黃巢偷襲城南大營,張璘下令讓部將帶人馬5000去支援城南,部將得令領兵出發,沒多久又有人來報,說城西也有黃巢兵在攻打,張璘再次下令讓人帶兵5000前去支援,緊接著城東也來人求援,說黃巢在攻打,形式危機張璘又讓人帶兵5000前去支援,三只人馬離開后,張璘突然意識到不妙,城內的黃巢死了這么多人,應該沒有那么多的兵力三處同時用兵。
想到此處,張璘立馬喊人讓全軍戒備。
黃巢真正的目的是城北,剛下完命令,就見大營外人影晃動,己經有人殺到了大營前,張璘順手拿起了自己的武器,沖出了大帳,出帳的張璘。
發現周邊己經沒有了己方的軍士,荀幾道正帶著人看向張璘,張璘知道自己中了黃巢的奸計,現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