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第二天晚上的,新聞就對此事進行了辟謠,并且各個單位還有街道的工作人員也開始進行了一定的宣傳必安撫工作,總算是讓人們恐慌的情緒稍稍平息了一些。
于是這種搶購的高峰便只持續了兩天的時間,到了21號桐化門店的生意一落千丈,當天的營業額只剩下了十幾萬。
不過這時候,庫存的貨物已經僅剩下兩成左右,哪怕搶購風平息下去,剩的這點兒東西賣到月底,應該也能賣得差不多。
這下王謙也算是徹底放下心來,隨后到銀行查看了一下自己的收獲,看著存折上那一串長長的數字,心中不禁充滿了成就感。
截止到今天,他的存折上的存款已經達到了三千六百多萬元。
這當然不是桐化一個門店的營收,而是全部十六個門店的總收入。從第展銷會開始第三天,王謙就讓各地負責的同學,將每天的營業額直接匯到他的賬戶上來。
他這也是發現各個門店每天的營收數字太嚇人,若是這個數字再累積起來,萬一哪個同學沒忍住,犯點錯誤怎么辦?
都是同學,王謙可不想最終和他們鬧上法庭,所以還是別用金錢去考驗他們的定力比較好。
對了,現在這個數字還沒加上今天的匯款。畢竟這個年代匯款、轉賬可不是實時到賬的,哪怕是同省同行,也得延遲個一天半天的。
不過今天應該不止桐化門店的生意不好,其它城市多半也都是差不多的情況。所以......等今天的匯款都到賬,也最多再多個一兩百萬,怎么都不可能超過四千萬。
想了想,王謙便給服裝廠的馬忠民打了個電話,讓他那邊給自己出一個賬單,七百噸滯銷服裝,再加上四百多噸布料的成本,以及這些布料加工成床品銷售后應給服裝廠的分成,還有應付給服裝廠派過來這幾百人二十天的雙倍工資,都出一個總賬,然后王謙好把這筆賬給他們結清。
畢竟這事兒不好讓楊可琪代為辦理,反正尾貨也沒剩太多,王謙便想著在自己去京城前,把這事兒處理完,免得回頭他去了京城后,再想回來一趟也不容易。
馬忠民接到電話后,驚喜地問道:“不會吧......那些貨全都賣掉了嗎?”
王謙笑道:“那倒是還沒有,不過也快了。這不是我過兩天就得去大學報到,我怕你到時候找不到我,還以為我攜款潛逃了,再找人通輯我怎么辦!”
馬忠民這才想起這小子還是個學生,一時間不禁有些唏噓,總感覺和王謙一比,自己這把年紀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他最佩服的就是......王謙這個展銷會舉辦的時間太準了!如果不是剛好遇到搶購風......他自知廠里積壓的那些沉年滯銷服裝,平時根本就賣不出去。
之前他還感覺王謙有些自信過頭了,但現在看來,人家分明是早就預計到會有這場搶購風的出現。這樣一想,就讓他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