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原住宅的面積過小,達不到樓房最小戶型面積、又或者是回遷后想要一套面積大一些的樓房住,也只需要補交面積差額的建筑成本價即可。
這時候還沒有安居工程和棚戶區改造的計劃,所以......能用低矮簡陋的平房換一個同等面積的暖氣樓房,這種好事上哪找去?
于是大家基本都同意了回遷換置的條件,甚至還有不少人家補交了一大筆面積差額的買房錢。
結果泡菜國商人就用這招,空手套白狼,一分錢沒花就圈下了一大片地,再用這片地的使用開發權作抵押從銀行貸了一大筆錢。
接著這個泡菜國商人又煞有介事地搞了一個招標會,選定了建筑公司來給他建造溫泉渡假村......
這年代蓋房子,基本上都是需要建筑公司前期給墊資的......那泡菜國商人照樣還是一分錢沒花,又用這還沒建起的渡假村提前招商,把一些只存在于設計圖紙上的商鋪門市,以很低的價格快速地賣了出去。
隨后......那渡假村還沒建到一半時,這個泡菜國商人就已經暗渡陳倉,卷了錢通過港城跑路。
至于后來這個爛攤子是怎么處理的、那個泡菜國菜人有沒有抓到王謙就不清楚了。
畢竟前世的這事兒和王謙的家關系也不大,拆遷也沒拆到王謙家里那邊,他家在這的老房子后來還是在2000年后的棚戶區改造工程中才扒掉的。
另外,前世發生這件事的時候,王謙還在外面上大學,也就是放假回來的時候聽老媽說了嘴,他也就當個新聞聽聽。
而且前世的楊可琪一家也早就已經搬走,這事兒同樣沒波及到楊家,王謙自然就更不怎么關心。
但現在一聽李興的匯報,前世的記憶就又被喚醒過來。
其實這個騙局真的很拙劣,也就能在八、九十年代這個特殊時期才有成功的可能。
畢竟現在還算是改革初期,從上到下都沒有什么經驗,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上面的精神也是鼓勵勇于改革,不怕犯錯誤,就怕你得過且過不敢做出改變。
在這一時期,華夏各地對于外商投資也都是相當的支持和熱衷,由此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外商”鉆了空子,也是難免的事情。
其實不用說別的,就翠泉山上那個溫泉池子本身就沒什么開發價值,溫泉的確也算是溫泉,但池子里就兩三個泉眼,水溫也不夠高,并且還時常會枯竭。
反正后來直到王謙穿越前,這個破溫泉也沒開發成,而那一片被拆掉的民居所在區域,好像改建成了一個體育場和健身館,但那都已經是2010年之后的事情了。
這一世,如果不是涉及到楊可琪的家里,可能王謙就算是想起這件事,他也未必會去管。
改革初期的各種糟心事多了去,王謙又不是萬能的上帝,他又能管得了幾件。
但是......這次的事情既然涉及到楊可琪的家里,他明明知道那個泡菜國人是個騙子,卻又眼睜睜地看著楊家受騙上當......這事兒他怎么都做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