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叔家有一子一女,兒子和姜瑤同歲,比姜瑤大幾個月,是姜瑤的堂哥,過年也二十一了,還啥都聽他媽的,姜瑤也是服氣,那么大個人了,一點(diǎn)兒主見沒有,至于小堂妹,也就七八歲,還在上小學(xué)。
姜瑤給堂妹準(zhǔn)備了二十塊錢的壓歲錢。
兩個孩子都不在家,家里就小叔和小嬸。
小叔讓小嬸嬸去給泡茶。
自己則坐下和兩人說話。
父母和小叔家鬧矛盾,姜瑤更不可能拿著個大喇叭到處嚷嚷著自己做生意掙了多少錢?
小叔姜文山說了一些恭維的話,什么侄女有福氣,找了個好老公。
當(dāng)城里人,比農(nóng)村的土包子光鮮多了。
“瑤瑤,你有出息,侄女婿也有本事,要是市里有啥好工作,給你堂哥也介紹介紹。”
兒子沒文化,家里也不富裕,說媳婦都不好說。
去年二哥和侄子就去城里打工了,秋收之后,侄兒兩口子也出去打工,想也知道是顧承澤安排的,
姜小叔這人和姜青山不同,用到你的時候,可是把姿態(tài)放得很低的。
二哥家有個好女婿,一家子都跟著沾光。
他是姜瑤的親叔叔,可不要和侄女搞好關(guān)系,以后也沾光嗎?
顧承澤也笑著回應(yīng),“一定,要是有好工作,我就通知小叔。”
姜瑤把給小堂妹準(zhǔn)備的壓歲錢交給小叔。
“小叔,這是給妹妹的,她不在家,你給她拿著吧!”
姜瑤把紅包遞給小叔,姜文山連忙推辭。
一番推拉之后,姜文山才心安理得收下紅包。
“你這孩子,竟多心,這結(jié)了婚,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姜瑤則是微笑以對。
“那叔就給她收下了,這是你們小姐妹的感情。”
兩人在小叔家坐了一會兒,寒暄了幾句,就離開了。
小叔也把兩人送到門口。
等兩人的身影走遠(yuǎn)。
姜文山進(jìn)屋,打開了姜瑤遞來的紅包。
小嬸嬸也湊上來。
“呀,給這么多呢?”
姜文山也吃驚。
他還以為里面裝了兩三塊呢?
八十年代初,給小孩子的壓歲錢可不就是五毛一塊的嗎?
五塊錢的壓歲錢絕對是大錢。
這里有兩張大團(tuán)結(jié),二十塊錢。
“侄女是真有出息了,找了個好老公。”
“以后,多和二哥家走動走動,家里要是有啥活,你也幫忙過去干干。”
姜文山對老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