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姿是奉命調(diào)來培訓(xùn)話務(wù)員的。
從交談中得知,她爸爸媽媽都是工人,家里只有她一個人參軍了。
“秦營長和嫂子是什么地方的口音啊?和我媽的口音差不多。”
巧慧剛隨軍兩年,她在努力學(xué)習(xí)普通話,但地方口音還是很重的。更神奇的是秦時,他參軍十年了,口音居然也沒改過來。
“我們是X省X縣人。”
“我媽是XX省XX市人,不是一個地方的,口音怎么還一樣?”
很快到了部隊,在大門口把巧慧和蘇妍放下,秦時要送李英姿報到。
還沒進(jìn)家門,就聽見龍鳳胎的聲音,哭聲此起彼伏。
時間太久了。
巧慧把袋子往院子里一放,就跑了進(jìn)去。
“安安寧寧,媽媽回來了。”
龍鳳胎聽見媽媽的聲音,反而哭的更大聲了。
巧慧把手伸進(jìn)被窩里暖了暖,接過來寧寧喂奶,這小東西長肉長不過哥哥,哭聲要壓哥哥一頭,她是女高音。
姥姥也把安安抱了過來,喝另一邊的。
不能欺負(fù)人家個頭大,就讓人家排在后面吃。
堵住了嘴巴,兩個好歹不哭了。
楊英紅去把袋子拎了過來,家園和囡囡兩個在后面幫忙。
“買了什么呀?挺多的。”
巧慧欠了欠屁股,“姥姥,你都拿出來吧,衣裳和肉都放一起了。”
楊英紅就一件件地掏。
“怎么還有餃子?”
“我和蘇妍下館子了,覺得餃子好吃,又要了一盤,給您和孩子嘗嘗。”
“嗐,想吃咱自己包嘛。”
巧慧趕緊解釋,“姥姥,是不一樣的,等會您嘗嘗,真不是我胡說,長這么大我頭一次吃這么好吃的餃子。”
巧慧不是夸大其詞的人,楊英紅真信了,遞給囡囡,“放桌子上去,等會姥姥給熱熱,你和家園姐姐一起吃。”
肉、下水,都放到一邊了。
再就是碗碟子。
最后是衣裳毛線。
巧慧說:“姥,我給你買了件呢子褂,您試試合適不?不合適可以去換的。”
楊英紅嗔怪道:“我有衣裳穿,你還買啥衣裳啊?我就一個身子穿不過來。”
“是我和秦時的一點心意,這一年多,姥姥辛苦了。”
一句話說的楊英紅不得勁,“巧慧,你拿我當(dāng)外人啊?”
巧慧說的很誠懇,“姥姥,有幫著帶孩子,沒日沒夜的熬,還不領(lǐng)一分工資的外人嗎?看看您這些日子都瘦了,我和秦時不想做沒有良心的人,過年了咱們一家人都有。”
巧慧特別強調(diào)了一家人。
楊英紅這才去試衣裳。
怎么說呢,楊英紅福態(tài),與其說人靠衣裝馬靠鞍,不如說老人良好的形象給衣裳增添了幾分靈氣。
“好看嗎?”
家園和囡囡都說好看。
楊英紅放心了,“孩子不會騙人。”
楊英紅換下了衣裳,想去廚房把肉處置一下。
“姥,是和蘇妍兩家的,等她來了再弄。”
寧寧吃飽了,安安還缺點,楊英紅又給他沖了一點奶粉,這次才算真吃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