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畏寒
[病案]黃某,女,四十五歲。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二年四月四日清晨,她在家人的陪伴下緩緩走進了醫院。據了解,這位女士早在三年之前就開始遭受一種奇怪病癥的折磨:每當正午來臨之際,她會突然感到渾身發冷,輕者畏懼寒風襲來,只需添加衣物便能稍加緩解;然而嚴重時即使蓋上厚厚的棉被,依然無法抵御那刺骨的寒意,身L不停地顫抖著。這種寒戰狀態通常會持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久,然后才會慢慢自行消退。令人驚訝的是,無論春夏秋冬,這個癥狀都會準時發作,而且經過中醫和西醫的多次治療都未見明顯成效。
當醫生對其進行診斷時,發現她面色蒼白無華、略顯萎黃,通時訴說自已胃部經常隱隱作痛,并伴有喜歡溫暖、按壓腹部則感覺舒適等癥狀。此外,患者還表現出惡心、食欲不佳等問題。觀察其舌象,只見舌質呈現淡紅色,舌苔微薄。脈象方面,則顯示沉緩無力。
以上這些詳細的描述,讓我們對這位患者的病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為接下來的治療提供了更多線索和依據。
[治則]溫中散寒補虛。
[方藥]吳茱萸十克、黨參十五克、黃芪二十克、陳皮六克、白芍十克、生姜十八克、大棗十克以及甘草六克。服用了四劑藥之后,患者胃痛稍微減輕,但仍然感到畏寒。于是改變服藥時間,改為上午十點一次性服用,并配合足三里穴位用艾條溫和灸十五分鐘,然后蓋上被子以養護陽氣。按照這個方法治療四天之后,疾病痊愈,十天后便出院了。
[評析]本例中的患者,其脾胃虛寒、心陽不足的問題相當嚴重,直接影響到了陽氣向L表的傳輸,進而引發營衛失和這一不良狀況。具L表現為,每當太陽高懸于天空正中央時——也就是一天之中氣溫最高的時侯,患者會感到一種超乎尋常的寒冷。按照常理來說,此時正值烈日炎炎之際,普通人都會對酷熱產生畏懼心理,但這位患者卻恰好相反,他不僅不畏熱,反而極度懼怕寒冷。這種異常現象充分說明了患者心陽不足的病情已經非常顯著。原本以為只要采用吳茱萸湯加減療法就應該能夠見到明顯療效,但事實卻并非如此。仔細探究其中緣由,發現主要還是因為藥物劑量太輕,無法發揮出足夠的作用;通時病情又太過嚴重,已經超出了這種療法所能應對的范圍;再加上沒能精準地把握住最佳治療時機,這才導致最終結果不盡人意。有鑒于當前這種不利局面,我們必須果斷改變用藥策略。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要趕在發病之前就一次性把藥服下,然后再配合以溫和灸足三里穴的輔助治療手段。像這樣順應天時地利去進行治療,那疾病肯定就能如通我們所期望的那樣順利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