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目微閉,氣息沉穩(wěn)而厚重,眉宇間透出一股深邃的智慧與悲憫之意,顯然正是佛門的方丈。明理恭敬地行禮道:“弟子明理,帶施主前來拜見師父。”方丈睜開雙目,雙眸清澈如水,凝視著秦瀲,仿佛一眼便看穿了她的修為與煞氣。他目光平靜而溫和,輕聲道:“阿彌陀佛,秦施主的殺意果然深厚,煞氣如海。但秦施主斬魔誅邪,功德加身,功過參半,自有因果平衡。”秦瀲聽了這話,神情淡然,并不作答。她早知自己殺伐過重,煞氣侵身,但她并不認(rèn)為這是她的錯(cuò)誤。反而認(rèn)為殺戮是她道心中的一部分,只有這樣,她的修行才得以突破。方丈緩緩起身,輕嘆一聲道:“秦施主,修殺戮之道,原是本心之道,無可厚非。但若煞氣過盛,心境漸失,最終將走入歧途。若施主能洗去殺戮,功德無量,方能邁入另一重關(guān)卡,真正領(lǐng)悟大道。”秦瀲微微挑眉,淡然回應(yīng):“方丈此言,只怕難以動(dòng)搖我心。我斬殺魔族,累積功德,豈因而失道?”“若殺伐之道不容于大道,那這大道,也不過是爾等所定義的狹隘之境罷了。”方丈并未因她的話語生氣,反而溫和地?fù)u了搖頭,輕聲道:“秦施主心性堅(jiān)毅,佛光亦難凈其執(zhí)念。不過,殺戮之道有如深淵,殺伐越多,煞氣越重。”“以秦施主之修為,雖可暫時(shí)壓制,但若不小心清凈心境,終有一日,殺戮會(huì)吞噬道心。”秦瀲聞言,陷入了片刻的沉默。她并非沒有考慮過煞氣侵蝕心境的風(fēng)險(xiǎn),只是她深知自己的仇恨與執(zhí)念未了,尚有仇敵未報(bào),此時(shí)絕非拋棄殺伐之道的時(shí)機(jī)。她微微一拱手,冷淡道:“多謝方丈指點(diǎn),但在仇未報(bào)、事未了之前,我還不能放下殺伐之道。”方丈目光中帶著一絲悲憫,點(diǎn)了點(diǎn)頭:“既然如此,老衲也不強(qiáng)求。”“明理,帶秦施主前往后山,讓她在佛光梵音中小憩,或可暫緩殺氣侵身之苦。”隨明理來到佛門后山,腳步一踏入山林,便感受到一股截然不同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里沒有廟宇前的清凈肅穆,也沒有鐘聲與佛號(hào)的回蕩,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靜謐與生機(jī)。溪水潺潺,古木參天,草木間氤氳著淡淡的靈氣,讓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遠(yuǎn)離塵世的凈土。明理站在她身旁,微微舒了口氣,臉上也顯露出一絲放松的神情。后山是佛門的靈地,不僅靈氣充裕,還隱隱帶有佛光守護(hù)。這里是諸多佛門高僧修行之地,通常并不允許外人踏入,但秦瀲顯然是個(gè)例外。然而,就在秦瀲踏入此地的瞬間,她身上那股濃郁的殺氣,竟?jié)u漸被稀釋開來。她感覺到,自己體內(nèi)的煞氣仿佛被無形之力平緩下來,盡管殺戮之意依然深沉,卻并未像平日那般沉重壓抑。她緩緩閉上眼,片刻間便捕捉到了一絲極微弱的天地共鳴,仿佛這片土地、這片靈氣,也在與她心神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