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意見很大,怨聲載道,后來又改成了一家符合標準的家庭,至少必須去一個,不過獨生子女家庭不用去。在這個年代,幾乎沒什么獨生子女,下鄉成了家家戶戶最憂愁的事兒。畢竟,為了減少人口,很多單位都已經放話了,一家只能要一個孩子,要不然就把工作給擼了。姚家還好,畢竟年齡都大了,這種政策也不影響什么。可這種政策說明了,城里越來越盛不下人,他怕小兒子一畢業,就得被從校門口拉到下鄉的公社去。姚父才會想著,能不能靠傅家幫忙,回頭小兒子不用去,一家人日子越過越好。誰能找到,還沒如何呢,大兒子反倒是先下鄉了。好在,傅喜樂給了準話,去不了多久就能回來,就當做歷練歷練了。他扭頭吩咐姚母,“油罐里存的那塊肉你給撈起來做了,兩個孩子估計明天就要出發,鄉下可能吃不到什么肉。”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也別在那兒唧唧歪歪的了。說不準,等下鄉回來后發展能夠更好呢。姚母憤憤不平,還想吃肉?家里原本有三個人有工作,這是三份工資和福利待遇,相比很多,人家一個人工作,兩三個人吃飯,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活,家里已經很強了。日子過得好,還能攢下錢,那是多少人都不敢想的事兒。可現在呢,家里存的錢大部分都被倪素素拿走了,又少了一個人的工資,還不知道啥時候能回來,想想就憋屈的想要發瘋。都怪家里的一家之主,這做的是什么主!她再想,也沒什么用,也不敢跟姚父吵架,只能悶聲回答,“哪里還有什么肉,家里又不是有金山銀山,誰能天天吃肉,養著一大家子人,還有吃白飯的,能有口吃的就不錯了。”她對傅喜樂的不滿,達到了頂峰。如果真能給家里帶來什么好處也就罷了,好處沒看到,只看到了壞處,能不覺得糟心嗎?現在無比后悔,早知道當時怎么招都不該同意把錢給倪素素,更不應該同意姚鐵平要退婚的事兒。姚父見她不聽話,皺了眉頭,“你嘟嘟囔囔干什么,讓你做你就做。”真是個敗家娘們兒,現在兩個人一起下鄉,已經成了既定事實,更應該把人好好哄著。到時候回城,能把姚鐵平也拉回來,興許前途無限。現在什么都已經付出了,還要占嘴巴上的便宜,能得什么好處。要不說老娘們當家房倒屋塌呢。一點事兒都不懂。姚母見他瞪眼,又只能妥協,氣呼呼的去做飯了。姚父看著傅喜樂笑,“你家里有沒有說什么時候讓你回來?”傅喜樂想了想,搖搖頭,“沒有,家里不同意我和姚大哥的事兒,現在正在氣頭上。不過我想應該用不了多久,氣兒就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