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就是過河拆橋嗎?不,差不多是炸橋了。當初是沒辦法,然后門不當戶不對的,完全可以等塵埃落定后退婚。雖然大家都知道訂婚了,只要傅家愿意低頭,說明是傅家的主張,畢竟都沒有住在一起過,陸家的女兒也不會因此被人指摘。這會兒的人都挺封建的,但是沒有封建得那么妖邪。偏偏傅家不愿意落這種名聲,就是不主動來退婚。陸清梅都二十一歲了,去年就已經到了領證的年紀,傅家還是沒有動作。不過傅堯大張旗鼓的退婚,都是說是他的責任,承諾可以補償,也算是不錯。如果不是這場意外,只要他說清楚說明白,按照他的說法,把錯往他的頭上扣,大家最多就是罵傅家欺負人,完全不會影響到陸清梅的。婚事是傅家長輩的主張,擦屁股的時候是傅堯來干的,如果記得沒錯,他退婚的理由,是他有喜歡的人。這也是陸清萍覺得他真心喜歡李雙宜的原因之一。現在想想也未必是這樣,不過是傅堯不想結這門親,也不想讓陸家難做,干脆自己背鍋了。有這種長輩,也是挺糟心的。她就說呢,老爺子一開始對她挺好的。原來是不是誠心結親,也許是有愧。后面任由傅奶奶作妖,恐怕是也是想順其自然。虧得她還感動了好久。她嘆了口氣,“你辛苦了,都讓你處理了。”沒頭沒尾的話,傅堯眼底蔓延出異色,抱她的手緊了緊,“是我的問題,我奶奶有句話說得沒錯,我從小算得上衣食無憂,也是得了家里的好處,是應該分擔的。”“你......希望你對爺爺和奶奶也別有太大的想法。”“如果不是奶奶反對,爺爺不會退親的,他只是希望家庭和睦。顛沛流離太多,見不得有一點的風險。他也對奶奶有虧欠。”傅奶奶算是一手養大孩子的,甚至在撤退的時候,傅堯爸爸上面的兄弟姐妹都犧牲了。傅奶奶也去了半條命。另外半條命算是李家撿回來的。而傅爺爺鞭長莫及,自然覺得十分虧欠和愧疚。人都是偏心的,和陸家的孫女交情不深,自然是優先顧忌在乎的人。當初和李家避嫌也是迫不得已,不然可能都會搭進去,兩家人都得不了好。利用了陸家,奶奶又放不下李家,爺爺放不下奶奶,就這么拉扯著。他干脆自己解決陸家的事,沒想到會發生后來的那些事,才把清萍卷了回來。他原本的處理辦法,那就是退親,給予合理的補償就是了。只道是世事無常。陸清萍捋了半天,才理清楚這個關系,心情也有些復雜。只能說各有各的立場,勉強的理解,但是不能接受。不過傅堯有句話是對的,她和傅家人不熟,人心本就是偏的,自然不可能偏心她這樣的外人。但是......她都答應了,接受一切條件,老太太沒有履行承諾,她就不能理解了。全憑心情做事,傅爺爺也沒有阻攔,說是平等的,實際上,是把她當做下位者對待。不需要給予任何尊重,覺得她只能聽之任之,完全沒有把她當做人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