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業峰會鎩羽而歸后,蘇瑤還沒來得及好好整理失落的心情,便被公司內更為嚴峻的狀況攪得焦頭爛額。
公司原本正處于業務快速拓展的上升期,為了拿下幾個極具潛力的重要項目,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技術研發、市場推廣以及人力擴充。
在技術研發上,為了讓產品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公司高薪聘請了頂尖的技術人才,購置了先進的研發設備,不斷優化產品性能、增添新穎功能,力求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用戶體驗。
市場推廣方面,更是下了血本,不僅在各大主流媒體平臺投放廣告,還積極參加各類行業展會、舉辦線下體驗活動,只為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潛在用戶。
人力擴充也是迫不得己,隨著業務范圍的擴大,原有的團隊規模己無法滿足項目的運轉需求,新招入的員工涉及各個崗位,從產品研發到市場營銷,從客戶服務到后勤保障,人數一下子翻了好幾倍。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盡管項目進展還算順利,產品也陸續推向了市場,但資金回籠的速度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一些合作方以各種理由延長付款周期,原本約定好的三個月回款,拖到了半年甚至更久,這使得公司賬面上的資金日益緊張,就像一個慢慢干涸的蓄水池,己經難以維持日常的運營開銷。
供應商開始頻繁催款,電話一個接一個,語氣也從最初的客氣提醒逐漸變得強硬起來,甚至放出狠話,如果再不結清欠款,就要停止供貨,這無疑會讓公司的生產和運營陷入癱瘓。
員工們也察覺到了公司的異樣,私下里議論紛紛,原本充滿干勁的氛圍被擔憂和不安所取代,畢竟工資能否按時發放都成了問題,大家都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
蘇瑤心急如焚,她幾乎跑遍了所有認識的投資人和投資機構,一家一家地去拜訪,詳細介紹公司的業務情況、市場前景以及目前所面臨的困境,試圖尋求資金上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