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張姨知道你回來了,非要叫我打電話讓你過來吃飯,正準備出去買菜呢,你和她聊。”
“小云吶,今天沒空嗎?”
“抱歉啊張姨,今天我約了小云和李修來我家吃飯。”
“那下個周末可不可以啊,我給你做三杯雞和蚵仔煎。”
“好啊好啊,我下周一定去。”
“行,那你先忙,下周記得要來哦。”
“好的,那下周麻煩你了張姨。”
楊主任和張姨之前也有個女兒,五年前未婚先孕,男方卻不愿負責,一走了之。
懷胎十月,流產收尾。
最后得了產后抑郁,作為心理醫生的楊叔卻什么幫不了女兒,六月的某個清晨,張姨送早餐到女兒房間時,楊叔聽到了一聲尖叫。
他丟下碗筷,跑到女兒房間:張姨己經暈倒在地,早餐撒的滿地都是,然后看到的是一張染滿鮮血的床和他女兒手腕上那幾道見骨的傷口。
自此之后,張姨再也沒露過笑臉,足不出戶。
這種生活也讓楊叔苦不堪言,這對活潑幽默的夫妻一夜之間憔悴了,兩鬢生白。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沈云出現了,那天她在醫院實習,楊主任在視察時目光偶然間掃過了站在角落里的她,不禁微微一怔,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恍惚。
這并非是因為沈云與他的女兒長相相似,而是因為某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涌上心頭。
或許是沈云身上那種獨特的氣質,又或是她眼中透出善良和活潑。
經過幾次接觸,楊主任也就把那些事告訴了沈云,沈云也非常樂意去幫助張姨走出困境;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沈云便經常去楊主任家做客,張姨也從最開始的厭煩逐漸轉變到期待,加上楊主任不間斷地治療,經過近一年的治療,張姨終于走出陰霾了。
在張姨心里,沈云活成了她女兒應該有的模樣。
也是因此,沈云隔三岔五就會跑到張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