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通過制糖得到甜頭之后,朱由樺開始打起制鹽的主意。
但問題就在于,在古代,自漢武帝之后,私自制鹽基本上是違法行為,哪怕王爺也不例外。
而且也需要鹽引,否則沒辦法出售。
所以朱由樺只能將制鹽這件事壓在心里了。
轉頭便去研究未來大明的發展方向。
在制度建設方面,朱由樺打算采取清朝時期的三項政策,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納糧,在明朝這個封建時代,可以加強中央集權,增加財政收入,減輕農民的負擔,解決了農田稅收制度上不合理的問題。
并且還要設立稅務院和監察院。
稅務院,顧名思義就是管理地方稅務的地方,而監察院就是監察稅務的地方。
凡是大明的商戶,需要到稅務院去登記造冊,才能獲取行商資格,并且商戶的盈利額中,三成要抽取為稅收,這樣子才能保證大明的財政收入,并且還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在軍事方面,朱由樺也不禁有點頭痛,因為大明的生產力比較落后,因此挑選武器不能太過超前,因此朱由樺選擇了以下幾項武器:紅衣大炮,擊發槍和燧發槍,米尼耶線膛槍。
對于現在的社會生產力,也只能生產紅衣大炮,擊發槍和燧發槍,至于19世紀的線膛槍也只能到工業革命之后了。
朱由樺將自己心中所想的大明未來發展方向寫在紙中,并耗費三天三夜的時間,將紅衣大炮,擊發槍,燧發槍的圖紙給畫了出來,也算是給未來做個準備。
至于接下來該怎么走,實際上他自己心里是沒底的,他打算接下來三年的時間輔助信王朱由檢。
對于朱由檢這個人,你可以評價他能力不行,但你不可以說他胸無大志,對于這樣的人,只要稍加引導,便是一個優秀的帝王。
按照接下來的時間線,1623年太監魏忠賢開始執掌東廠,排除異己,專斷國政,導致朝政腐敗,民眾生活困苦,以至于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