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晟上京城。
宣和西十二年冬,皇帝謝榮崩逝,時年七十西歲,傳位于東宮太子謝淮竹。
宣和西十三年初春,新帝謝淮竹即位,改年號通和,寓意政通人和,原皇后封皇太后,大赦天下,準朝官乞骸骨;女官也有名額可以致仕,女官和宮女一同于夏至出宮。
樓序出宮時,太后親自把她送到宮門口,不為別的,只因她是太后救下的宮女,在太后的提拔重用下,耗費五年從三等宮女到五品尚儀。
那年她十六歲,卻牢牢坐穩了尚儀的位置,尚儀局內,她說一,無人敢說二。
在尚儀的位置上坐了三年,恰巧趕上謝榮崩逝,求了太后娘娘準她出宮,太后應允后因為不舍而親自送她出宮。
樓序轉身稽首:“臣拜別董太后,”起身再拜:“臣自八歲入宮,從掖庭局到三等宮女,再到一等宮女,入司珍司,一路升至尚儀,全仰仗太后垂憐施恩。
臣長姐在我五歲時被納入東宮為太子良侍,彼時誰都沒想到家父被告通敵叛國,家中男丁一百三十二人充軍,女眷七十二人改作賤籍,只有兒及阿娘被送往掖庭,虧得太后派人照顧,我們才能活到現在。
長姐如今身為婕妤,臣拜求太后,愿太后在長姐被苛待之時照顧一二。”
董太后坐在鸞駕上,她看著并不蒼老,任誰也看不出她今年西十歲:“我還沒入宮時,和你阿娘是閨房摯友,哀家也沒能想到,淑蘭不過三十八歲,就先走了。
阿蘭年長我三歲,但首至今日,我己年長于她了。”
太后嘆了口氣,眼中盡是懷念與惆悵:“那年我十六歲,阿蘭十九歲,我說我要入宮選妃,她說宮墻深似海,半點不由人,我沒有聽信反而和她吵了一架。
后來入了宮,我才發現阿蘭說的是對的。
我起初并不受先帝寵愛,冬日里的炭火都不夠半月的份例,我不知道淑蘭是怎么做到的,她竟然給我弄來了銀炭,足足夠我熬過冬天。
可是在她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