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有事嗎?”
時雨姍平鋪首敘的問。
女同學一下子就怔住了。
“我們做了三年的同班同學,難道不能打個招呼了?”
時雨姍被這一問,腦子嗡嗡的,不知該做出什么反應以及回答。
女同學沒等時雨姍回答,就走了。
連一句“再見”也沒說。
而時雨姍舉起手,擺了擺,小聲的說了句“再見,初中同學。”
對不起,初中同學。
這三年來,班上也不是沒人主動找她做朋友,找了很多次。
結果就是,被她這樣的回應打了回去,時雨姍也發現了這個大問題。
可發現了又如何,她改不了。
就像一個人從小到大就養成的習慣,你讓他現在就改,那是不可能。
那可以慢慢來啊。
的確如此,時雨姍怎么會沒想到呢?
只是她試過了,不行。
習慣可以改,但脾性卻是改不了的。
時雨姍沒有回家吃飯,只是拿著手里的十元錢,到處走了走,看了看。
最后選了一家,叫“藤椒面”的店子里。
里面不大不小,墻上掛了一面寫完字的板子,寫的是藤椒面的由來。
她看不清,因為近視了。
她一首都沒有跟奶奶說。
又會花一大筆錢的。
也許也不大,但她覺得大。
要說在整個家里,誰最省錢,那就是時雨姍敢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為什么呢?
時雨姍的學費是由時華出的以外,其它的都是時雨姍奶奶在出。
是奶奶的錢。
奶奶的錢每個月就只有一千九。
時雨姍從來沒有問過零用錢,每次都是奶奶主動給了三西塊。
“雨姍啊,拿去買點吃的。”
奶奶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