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決定去一家叫做星耀電子的小廠問問看。
星耀電子這個小廠的老板,叫做李光旺,四十多歲,三十歲的時候就毅然決然地出來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辦了這個芯片廠子,至今已有十年的時間。
李光旺當初帶領著星耀電子也是闊過,作為最早下海緊隨改革開放政策,且生產(chǎn)的還是這種在當時看來十分高科技的玩意。
那時候,市場需求旺盛,公家的訂單源源不斷,李光旺賺得盆滿缽滿。
他回憶起那段輝煌的時光,臉上不禁露出一絲笑容。
工廠里機器轟鳴,工人們?nèi)嗟梗找共煌5厣a(chǎn),產(chǎn)品供不應求。
他開著當時少見的小汽車,穿梭在城市之間,意氣風發(fā)。
只是可惜,芯片技術這玩意核心就在光刻機,而光刻機在國外研發(fā)更新?lián)Q代的速度快得驚人,國內(nèi)完全跟不上這日新月異的步伐。
漸漸地,星耀電子因為技術的落后,逐漸地被上頭遺忘,失去了公家的訂單。
沒有了穩(wěn)定的訂單支撐,廠子的經(jīng)營每況愈下,逐漸禿廢沒落了下來。
曾經(jīng)在當時先進甚至一流的芯片制造技術、設備,如今已經(jīng)十年的時間沒有更新?lián)Q代過。
產(chǎn)出的芯片更是淪落到變成了低端貨色的程度了。
工廠的車間里,機器時常發(fā)出嘎吱嘎吱的老舊聲響,一些工人因為薪資問題也陸續(xù)離開了,只剩下為數(shù)不多的老員工還堅守著。
星耀電子的老板李光旺聽到保安說陳東又回來的時候,整個人都有些不解。
他心想,這個年輕人怎么又回來了?
但他還是選擇再見見。
畢竟,廠子如今這個慘淡的情況,已經(jīng)沒什么生意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和對芯片感興趣的年輕人聊聊天也好,說不定還能了解一些新的市場動態(tài)。
他坐在那略顯破舊的辦公室里,等待著陳東的到來,心中充滿了疑惑和好奇,不知道這個年輕人此番前來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在星耀電子廠那略顯局促且簡陋的辦公室里,陳舊的木質(zhì)桌椅擺放得規(guī)規(guī)矩矩,墻壁上張貼著泛黃的電子元件線路圖,角落里還堆放著一些老舊的設備零件。
頭頂上,一盞昏黃的吊燈散發(fā)著微弱的光芒,為整個房間增添了幾分黯淡的氣息。
陳東與李光旺相對而坐,空氣中彌漫著一絲緊張與未知的氛圍。
此前,陳東初次與李光旺見面自我介紹時,僅僅表明自己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前來此處進行調(diào)研。
而此刻,心中已有明確收購想法的陳東,端起面前那只印有簡單花紋的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李光旺泡的茶。
茶剛?cè)肟冢酀奈兜浪查g在舌尖散開,陳東不禁微微皺眉,隨后緩緩放下茶杯,決定不再兜圈子,直奔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