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豬糞在發酵池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后,能搖身一變,成為優質的有機肥料。
到時候往農場一賣,還能額外收獲一些收益,算是多少能回收一些環保投資的資金。
在陳東和官員的注視下,有一些專門提前發酵好的肥料,正在被工人們包裝成一袋袋,整齊地擺放在倉庫中。
等待著卡車的到來賣往需要的農場,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陳東帶著官員視察完了這些重要的部分后,攝像機這才被記者心滿意足地關閉。
沒有了攝像頭的盯著,陳東和官員都放松了不少。
“陳老板安排得不錯,這些素材都很棒,到時候能作為宣傳資料,好好地宣傳出去。”
“順便也能讓陳老板的養豬場上電視,打個廣告什么的。”
官員一臉放松地笑著說著,話語的暗示很是明顯。
對于這種積極響應政策,十分聽話的企業,自然是會有一些暗地里的扶持的。
畢竟都樹立為養豬場的標桿,可不能讓這樣的養豬場丟人,或者說短期內就虧本倒閉。
那樣會打zhengfu的臉。
陳東前世作為二十億身價的大老板,對這樣幾乎明顯的官話,自然是聽得十分明白。
笑著陪同著官員說了點場面話。
最后,雙方喝了一杯酒,愉快地送走前來視察的官員。
這就是一場作秀,但不同的是,陳東是真的滿足了政策規定的環保標準。
作秀的只是展現最好的一面而已,并非弄虛作假的那種。
送走了官員后,陳東看向李大山,笑道:“李叔,新廠區建設好了?”
“那是當然,我帶老板去看看。”
李叔領著陳東,來到老廠區邊上新建的三個廠區。
和老廠區一樣,每個廠區內部都建設了不少的豬舍,能夠養殖三百多頭成年豬。
按一個豬舍五頭成年豬算,不算母豬的產房,單單是這樣的豬舍,一個廠房就有六十好幾。
至于為什么一個豬舍才養五頭成年豬,自然是因為要有足夠豬活動的空間,不能太過擁擠。
左右分布三十多個,算上母豬孕育豬仔的特別產房,一個廠房多達上百個豬舍。
廠房的大門算不上氣派,畢竟是給豬居住的,要氣派也沒卵用。
但門扉是很大,能夠同時容納兩輛卡車進出,高度也是在三米五的程度。
每個廠房上方掛著一塊牌子,寫著幾號廠房。門扉左邊掛著責任人,右邊掛著工作制度。
陳東跟隨著李大山步入廠區,入眼的是96年現代化的養殖設備,整齊有序地排列在寬敞明亮的豬舍內。
通風扇均勻分布在豬舍的墻壁上,葉片飛速旋轉,持續不斷地為豬舍輸送著新鮮空氣,使得整個空間清爽宜人。
除非近距離站在豬舍邊上,不然只是站在中間過道上的話,是聞不到多少傳統養殖場那股刺鼻的氣味。
自動投喂裝置安裝眾多豬舍的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