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繞道彭城西南,在凌晨由西向東偷襲猛攻彭城,聯軍頓時亂作一團。
到了中午,諸侯聯軍就被楚軍打得大敗,在穀水、泗水,被楚軍殺死十萬余人。
接著,楚軍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又被殺了十余萬人,睢水都被尸體堵得斷流了。
項羽在彭城之戰取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項羽和劉邦的軍事能力差距明顯。
韓信曾說劉邦最多只能帶領十萬人馬,而項羽出身軍人世家,善于打大仗硬仗。
在巨鹿之戰中,項羽就顯示了他高超的作戰能力,奠定了滅秦的基礎。
其次,雙方的軍隊素質差距大。
劉邦的軍隊數量龐大,但首屬于劉邦的軍隊只占少部分,大多數是諸侯的軍隊,各懷鬼胎,人心不一,且多為臨時征調來的軍隊,素質低,戰斗力差。
而項羽的三萬人全是騎兵,前身是秦軍王離部下的樓煩騎兵,身經百戰,戰斗力極強。
最后,在戰斗中雙方的指揮差距也很大。
劉邦在這次作戰中幾乎沒有什么指揮可言,完全處于被動挨打的地步。
而項羽充分發揮了自己軍隊的長處,并合理利用了地形的優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劉邦軍隊的側后進攻,一舉擊潰了劉邦。
然而,項羽雖在彭城之戰大勝,但后因性格缺陷、戰略失誤等原因逐漸失去優勢。
項羽剛愎自用、婦人之仁,在分封諸侯、處理內部矛盾等方面存在問題。
他未能有效遏制劉邦勢力的擴張,反而因分封不均等問題引發了諸侯之間的紛爭和叛亂。
此外,項羽還錯失了多次消滅劉邦的良機,如鴻門宴上的猶豫不決等。
在垓下之戰中,項羽被劉邦聯軍圍困,西面楚歌之下,感到絕望無助。
最終,項羽選擇了自刎烏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和戰爭。
西、失敗之因引人深思(一)性格缺陷致敗局項羽性格上的諸多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