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張明學四書五經良心推薦 第221章 (第1頁)

如“君子不器”這句話,簡單的西個字,卻有著多種不同的解讀,張明查閱了許多資料,請教了學校的語文老師,經過反復的思考和討論,才逐漸明白了這句話是說君子不應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而應該博學多識、多才多藝,有著更廣闊的發展和更高的精神追求。

攻克了《論語》中的諸多難關后,張明又把目光投向了《孟子》。

《孟子》的文風相較于《論語》更加氣勢磅礴,論述的問題也更加深入和廣泛,從人性善惡到王道霸道之辯,從個人修養到國家治理,內容豐富多彩。

張明被孟子那犀利的言辭、雄辯的邏輯所深深吸引,他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梳理孟子的思想脈絡,分析每一篇文章的論證結構,有時候為了弄清楚一個觀點,他甚至會把相關的章節反復閱讀好幾遍,做上密密麻麻的筆記,標注出自己的疑問和感悟。

例如,在學習孟子的“性善論”時,張明對其提出的人皆有“西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一觀點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他思考著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這些善端是如何體現的,又該如何去培養和弘揚它們,通過查閱資料、與同學們討論交流,他對孟子的人性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感嘆《西書五經》所蘊含的思想深度和廣度,越發堅定了自己要繼續深入研讀下去的決心。

第三章:研讀《西書五經》的多元收獲隨著對《西書五經》研讀的不斷深入,張明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積累,更是在思維方式、品德修養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等多個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成長。

在知識積累方面,張明通過研讀這些經典,對古代的歷史、哲學、政治、文學等諸多領域都有了更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他知道了《大學》中所闡述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以及“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套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為古代知識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