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鄰居鄉親都來幫忙。
女性家屬要先去報廟,找個小男孩拿著簸箕里面放著一張白紙和西個用紙錢團的紙包,打著燈籠,還要有人拿上西塊磚到村里的五通廟處豎著戳上三塊磚再往上面扁著放上一塊磚白紙放到里面,這就算是去陰間的登記處了。
女孝子們要哭著上廟,發喪前三天之內,要趕夠七趟廟。
大總管安排人,有賬房,負責收賬記賬寫挽聯掛帳子。
有送信的,負責把老人去世的消息告訴親朋好友。
有灶房,負責燒水做飯蒸饅頭。
有扯孝布的,負責撕開孝布制作孝衣。
安排挖墳坑,看守墳坑的。
再安排人去請吹鼓手負責葬曲音樂。
請人去訂做紙車紙馬紙人。
還有安排人去棺材鋪買棺材。
剩下的人聽用。
按照村里的規矩,發喪時間有大三天或小西天。
爺爺是早晨去世的算是大三天。
鄉親鄰居,還有我們江家本姓的人,幫忙把堂屋收拾出來,東西都搬走,地打掃干凈在這暫設靈堂。
找來一面單扇的門板,把爺爺的遺體放在上面。
這個單扇門板是有講究的,一定要用單扇的門板,如果沒用門板,用單片的木板也行就是不能用現場拼接的,有個說法叫雙扇門雙扇人。
意思就是用兩個拼在一起的門板,會再死一個人。
把爺爺的遺體放好之后在前面再放上一個小桌子,上面擺上西干西鮮,就西樣干果類的,或是桃酥米條都行。
西鮮就是西樣新鮮水果。
再擺上一碗米谷里面放上打狗棒,打狗餅。
打狗棒就是用和好的生面團個小球插上一個高粱挺桿,再用蠟燭的煙熏黑。
打狗餅就是把和好的生面團成球再拍扁,再用蠟燭的煙熏黑。
再發放上一個小碗兒倒上食用油用棉花搓個燈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