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看了看任務描述,發現系統不僅要他分發糧食,還要求他設計一個能長久保存糧食的方法。
“行吧,這回應該不是體力任務了。”
他揉了揉額頭,站起身,“研究包子和鍋盔是鋪墊,這次終于能用上了吧。”
他先去了南陽城附近的流民聚集地。
那里的人衣衫襤褸,面黃肌瘦,躺在破舊的棚屋下瑟瑟發抖。
一些孩子己經餓得連哭聲都沒有了,只是呆呆地盯著天空,眼里沒有半點生氣。
“這才是真正的亂世。”
周舟心里沉甸甸的,他原以為歷史書上的“民不聊生”只是個籠統的描述,但親眼所見,才明白那西個字究竟有多沉重。
他拿出村里送來的糧食,組織村民給這些流民分發。
可很快他就發現,糧食遠遠不夠。
“先生,怎么會這樣?”
跟著來的小童驚慌地問道,“這么多人,我們的糧根本不夠吃啊!”
周舟一邊分糧,一邊沉著說道:“糧不夠,但人能想辦法。”
小童雖然不明白,但還是乖乖地聽話去幫忙了。
他心里卻在飛速盤算:分發糧食只能解一時之困,想讓這些人活下來,必須找到一種可行的儲糧方案。
回到村子后,周舟開始查閱屋里那堆竹簡。
他沒想到,這些不起眼的古籍中,居然真的藏著一些關于儲糧的知識。
他翻找了一陣,又結合自己現代的知識,設計了一套簡易的糧倉方案。
“用竹筒儲存干糧,用石灰和糠殼密封,再放在通風的地方,這樣可以保存更久。”
他一邊畫圖一邊自言自語,“果然,我還是靠腦子吃飯的。”
不過,他又不得不親自上陣。
他帶著村民上山砍竹子,又讓人挖掘土坑,搭建儲糧棚。
忙了整整三天,才終于把糧倉建好。
當第一批糧食裝入竹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