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有個不為人知的身份——一個從21世紀穿越到1978年港島的導演。
憑借前世記憶,他在港島拍攝的電影打破票房記錄,成為當紅導演。
而這次,他受邀來京城補拍《少林寺》。
這是江哲第一次來到80年代的京城,他透過車窗仔細觀察著80年代的京城景色。
街道上,自行車**此起彼伏。
路邊的小攤販熱情吆喝著。
偶爾幾輛公共汽車呼嘯而過,引來路人羨慕的目光。
這些景象讓江哲既熟悉又陌生。
車子繼續向前行駛,江哲的思緒也隨之飄遠。
他回想起自己剛穿越到1978年港島的情景。
那時的他,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導演。
然而,憑借前世的經驗和記憶,他很快就在港島電影界嶄露頭角。
一部接一部的電影,不斷刷新港島的票房記錄。
現在,他已經成為港島炙手可熱的導演。
這次來到京城拍攝《少林寺》,對他來說,可以說是一次新的機遇。
他可是清楚記得,上輩子這部電影上映后,在內地引起多大轟動。
1.6億人次觀影量,創下了中國電影史上的觀影人次最高紀錄,幾乎相當于全國六分之一的人口都走進了電影院。
而它的票房收入,也是達到1.63億元人民幣。
這個數字,放在2014年后并不突出,但在80年代初期,可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
要知道,當時普通工人的月工資也就幾十元而已。
不僅如此,這部電影在國際市場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影片被銷售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日本、東南亞等地區掀起了一股“少林熱“。
江哲一邊看著窗外,一邊想著,陽光透過車窗灑在他英俊的面龐上,為他添了幾分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