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小子。
家徒西壁,啥都沒有。
得了,還得想想以后咋生活下去。
李平安躺在床上,腦子里在想,得想辦法掙錢,想辦法掙錢,然后閉著眼在想貞觀三年都發生了什么。
畢竟在現代,自己學習也是不錯的。
只要抓住機遇,就能翻身農奴把歌唱。
對了,是的,自己是現代人。
還能被餓死不成。
記憶慢慢涌上心頭,貞觀三年,突厥遭遇嚴重的霜凍災害,牛羊馬匹大量凍死,導致其內部矛盾激化。
薛延陀、回紇等部落趁機反抗,頡利可汗疲于應付。
突利可汗也暗中與大唐聯系,表示愿意歸附。
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利用這個機會,結束對突厥的隱忍,向突厥亮劍。
他頒布圣旨,歷數頡利的十大罪狀,并兵分六路北伐,征討突厥。
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唐朝組建了一支精銳的騎兵軍團,最終在貞觀三年十一月取得了對突厥的決定性勝利。
李靖、徐世勣等將領率領的軍隊大破突厥軍隊,俘虜了頡利可汗,為唐朝洗刷了渭水之盟的恥辱。
貞觀三年,唐太宗對李淵在位時的大政方針進行了一系列調整,重新任命了重要官員。
例如,房玄齡被任命為左仆射,杜如晦為右仆射。
唐太宗重申了五花判事制度,以減少司法錯誤。
他還下詔求首言,選拔有才能的人才,如馬周等。
貞觀初年,唐朝經濟蕭條,但到了貞觀三年,經濟開始恢復。
關中地區豐收,米價下跌,百姓生活安定,社會秩序良好。
唐太宗崇尚節儉,反對貪污腐敗,嚴格執法。
他選拔官員時注重品德和能力,使得官吏大多清廉自守,社會風氣大為改善。
唐太宗重視文化教育,鼓勵儒學的發展。
他本人也勤于學習,不斷吸取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