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木雕到精致的扇子,每一樣都讓他感到新奇。
老者見他感興趣,便熱情地介紹起來,李蘇瑜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稱贊。
穿過幾條街,李蘇瑜來到了一處熱鬧的市集。
這里人聲鼎沸,各種貨物琳瑯滿目。
他看到了賣布匹的商販,手指靈活地在布匹間穿梭;看到了賣瓷器的攤位,瓷器在陽光下閃耀著溫潤的光澤;還有賣書畫的文人,筆下生花,墨香西溢。
李蘇瑜在市集中流連忘返,他嘗試著與商販們交談,雖然他的口音帶著一絲宮中的腔調,但商販們并未在意,反而熱情地與他攀談。
他了解到了許多市井小民的生活瑣事,感受到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蘇瑜漸漸融入了上京的生活。
他開始理解,這座城市不僅僅是天子腳下的政治中心,更是無數普通人生活、工作、夢想的地方。
在這里,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子,而是一個普通的旅人,體驗著人間的煙火氣。
李蘇瑜的性格沉穩,這份從容不迫的氣質,得益于他六歲時一把從皇宮給他拎走的便宜師傅。
在青云觀中,他的師父名喚李長風,道號玄真子。
平日里總是吊兒郎當的,沒少讓李蘇瑜給他洗衣做飯,但是在李蘇瑜的教導上可沒少下功夫,小到為人處世,大到符箓、法術該教的那是一樣沒少。
在那段日子里,李蘇瑜日升打坐,日落讀經,可謂是叫苦不迭。
而那李扒皮(李扒皮是李蘇瑜給李長風起的外號)卻常常在一旁樂呵呵的看著李蘇瑜,時不時喝上兩口小酒,經常給李蘇瑜氣的牙癢癢。
在經書的熏陶以及李長風的“壓迫”下,李蘇瑜也養成了遇事不驚的性格。
此時正值冬季,晌午時分,李蘇瑜漫步至一座石橋邊。
橋下流水潺潺,水面上漂浮著幾片未融的薄冰,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