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們應先派遣使者前往東吳,探探他們的虛實,同時也可展示我們的友好之意,爭取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諸葛亮微微點頭,眼中流露出一絲贊許:“子龍所言有理。
但也要做好兩手準備。
若東吳執意與我們為敵,那便只能兵戎相見。”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隨后,諸葛亮起身走到地圖前,手指沿著地圖上的線條移動,開始詳細分析東吳的地理形勢和軍事部署。
“諸位請看,東吳地勢復雜,長江天塹橫亙,江南水鄉河汊湖泊眾多,形成天然防線,阻礙大軍行進。
武昌、建業等皆為軍事重鎮,戰略意義重大。
且東吳水軍久居此地,熟知水戰,作戰優勢明顯,戰術靈活多變。
而我炎朝水軍,船只種類尚欠豐富,水手訓練程度有待提高,將領海戰經驗亦有不足。
是以,需加強水軍訓練,打造更多先進戰船。
可仿照東吳戰船改進我朝戰船結構,加強弩炮等武器裝備配置。”
接著,諸葛亮又提到了糧草補給的問題:“炎朝初興,太祖皇帝曾大力興修水利,然經戰亂,多處溝渠堰壩有所損毀,近年雖有修繕,然灌溉之利尚未全然恢復,致使糧食產量雖有增長卻未達豐饒之境,賦稅亦需兼顧民生與國用,故糧草籌備需精打細算,多方籌措。
當前,糧食儲備總量有限,主要糧倉分布于各地。
從糧倉到可能的前線作戰地點,運輸路線漫長,道路狀況不佳,或有山賊盜匪威脅。
負責后勤的大臣,你等可有應對之策?”
負責后勤的大臣立刻回應:“王上放心,臣等會全力保障糧草的運輸和儲備。
可組織民夫護送糧草、開辟新的運輸通道或在途中設置補給站等。”
討論持續了數個時辰,眾人各抒己見,諸葛亮認真傾聽并思考著每一個建議。
王宮之外,市井繁華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