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晚清恰似一段風雨飄搖、波譎云詭的險灘,內憂外患似洶涌惡浪,層層拍擊著帝國脆弱的堤岸;官場則如一方被侵蝕的沼澤,濁氣彌漫,貪腐之風肆意橫行,人心陷溺于虛偽與逐利的泥淖,國運于風雨中飄搖欲墜,岌岌可危。
曾國藩,這位從湖湘大地走出的杰出人物,卻如同一顆劃破暗夜的流星,以其獨特而卓越的為官之道,為那個黑暗混沌的時代帶來了一抹清正的曙光,一絲希望的亮色,其智慧之光歷經歲月淘洗,至今依舊璀璨奪目,為后世指引著前行的方向,啟迪著代代心靈。
曾國藩降生于耕讀世家,自幼便在儒家經典的氤氳書香里浸濡滋養,深受傳統理學思想的潤澤與規訓,自年少時起,便立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偉志愿,矢志以己之力匡扶世道人心。
彼時之晚清官場,恰似一潭渾濁不堪、腐臭熏天的死水,“畏事偷安者多如過江之鯽,人心日偽者眾似群蟻附膻”,貪財、取巧、沽名、驕盈之風猖獗無忌,“以勢利相接洽,以機心相貿易”竟成官場心照不宣之潛規暗則。
置身如此污濁惡境,曾國藩卻如青蓮出水,堅守初心不染纖塵,篤定踐履廉潔奉公之途,宛如一座巍峨豐碑,于歷史的滄桑變遷中,始終昂然屹立,為后世官員標定正道航向。
其為官核心精要,首在廉潔自律,奉“潔身行廉”為為官至高準則,視作官德根本所在,深知其關乎國運興衰隆替。
當是時,名利誘惑如魑魅魍魎,張牙舞爪,充斥于官場每一寸空間,而曾國藩始終如一地高懸廉潔明鏡,嚴以律己,纖毫不染。
遙想彼時,眾多官員仿若逐臭之蠅,競相追逐虛譽,不擇手段地斂財肥私,丑態百出。
曾國藩見狀,痛心疾首,遂以筆為劍,作詩痛斥:“爭名日夜奔,爭利東西騖。
但期一身榮,不惜他人污。”
此詩恰似銳利刀鋒,無情剖析重名好利官員之丑態惡行,一針見血地首刺其思想迷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