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guān)燈

【祖父遺機,逆時補憾】短篇小說 第131章 (第1頁)

凌逸塵在唐朝的變革之路,恰似逆水行舟,每一步都充滿艱辛與挑戰(zhàn)。

在他努力彌補大唐憾事的進程中,各方阻礙如洶涌波濤,不斷襲來。

教育革新之議,如巨石入水,在朝堂激起千層浪。

金碧輝煌的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似能滴出水來。

當凌逸塵身姿挺拔、目光堅定地陳述建立官學(xué)分院、廣納民間子弟的良策時,反對之聲瞬間如炸雷般響起。

裴寂,這位李淵身邊的重臣,邁著方步,手中笏板高高舉起,仿佛要將那反對之意重重地砸向凌逸塵,他扯著嗓子高聲道:“吾大唐之官學(xué),自開國以來,皆為世家子弟進階之途,此乃祖宗成法,猶如參天巨樹之深根,不可輕廢。

若使民間黔首涌入,必致學(xué)宮烏煙瘴氣,禮儀崩壞,圣學(xué)難傳。

且民中多愚鈍之輩,豈識經(jīng)史大義、治國良策?

此議若行,恐動國本,望陛下三思。”

言罷,朝堂中眾多附和之聲此起彼伏,嗡嗡作響,好似一群被驚擾的馬蜂。

此時,杜如晦宛如一座沉穩(wěn)的山峰,挺身而出,他深邃的目光透著堅定,向李淵拱手行禮,那動作不卑不亢,朗聲道:“陛下,凌公子之策雖新,然于大唐之長遠,實有大利。

今九州初定,恰似大廈初成,正需廣納賢才,穩(wěn)固根基。

民間不乏臥虎藏龍之士,若能給予機會,必能為大唐培育更多股肱之臣。

且官學(xué)乃國家公器,不應(yīng)為世家所獨據(jù),如此方能彰顯陛下圣明,惠澤天下。”

李淵坐在那威嚴的龍椅上,捻著胡須,眉頭微皺,陷入沉思,未及言語。

而李世民則如同一把即將出鞘的寶劍,目光炯炯,帶著一股銳不可當之氣,抱拳奏道:“父皇,兒臣以為,世家門閥把控官學(xué),久則生弊。

兒臣征戰(zhàn)南北,所見所聞,民間賢才因門第之限,報國無門,猶如明珠蒙塵,此誠為國家之憾。

凌公子此議,意在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