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祖父遺機,逆時補憾】短篇小說 第136章 (第1頁)

br>若官學能開,吾大唐必能賢才濟濟。”

凌逸塵將這些民間的聲音一一記錄,他深知這將是他說服李淵的有力證據。

同時,他也沒有忽視與朝中中立大臣的交流。

他常常邀請幾位較為開明的大臣至家中,擺上清茶與簡餐,在輕松的氛圍中探討教育革新之利。

其中一位大臣感慨道:“凌公子,吾等亦知世家把控官學之弊,只是顧慮重重。

若能有妥善之法,吾等定當全力支持。”

凌逸塵詳細地闡述了他的分步實施計劃,從師資選拔到學子考核,每一步都思慮周全,大臣們聽后,紛紛點頭,態度也逐漸從猶豫轉為支持。

在軍事方面,凌逸塵決定以實力來證明新式練兵與兵器的優勢。

他挑選了一支由年輕士兵組成的小隊,這些士兵大多出身貧寒,渴望在軍中建功立業,對新鮮事物接受度較高。

凌逸塵親自帶領他們訓練,運用新的戰術理念,強調團隊配合與靈活應變。

在一次小型的軍事演練中,面對數倍于己的“敵軍”,這支小隊憑借著巧妙的戰術安排,如利用地形設伏、快速轉移突襲等,成功擊敗了“敵軍”。

觀看演練的將領們不禁為之側目,一些原本堅決反對的老將也開始動搖。

凌逸塵趁機向他們講解新式兵器的使用方法與威力,當看到新型火器在戰場上能夠發揮出巨大的殺傷力與威懾力時,不少將領心中的偏見開始慢慢消散。

外交上,凌逸塵研究各國國情后,制定了“合縱連橫”之策。

他深知大唐周邊各國關系錯綜復雜,有的國家之間本就存在矛盾與利益沖突。

他先派人前往西突厥,以貿易互利為誘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指出若大唐興盛,與之相鄰的西突厥亦能在貿易往來中獲得豐厚利益,而不必受其他強國的欺凌。

西突厥可汗開始重新考慮與大唐的關系,態度逐漸緩和。

接著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