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討論。
凌逸塵為了進一步深化教育體系改革,他不辭辛勞地奔走于大唐的各州各縣,尋覓那些隱匿于民間的飽學之士和奇能巧匠,邀請他們加入官學的師資隊伍。
他深知,唯有匯聚各方賢才,方能給予學子們更為全面且精深的教導。
在長安的官學分院,凌逸塵親自督導設立了“格物院”,專門探究自然科學之理。
他引入了一些簡易的天文觀測儀器,指導學子們觀測星象、記錄天體運行規律,試圖破除迷信,讓學子們對宇宙有更科學的認知。
同時,在格物院中還設有各類實驗工坊,像“造紙工坊”里,學者們與工匠們攜手改進造紙術,嘗試添加不同的原料,以求造出更為優質、廉價的紙張,使知識的傳播更為便捷;“冶鐵工坊”中,高溫熔爐熊熊燃燒,眾人研究不同礦石與燃料的搭配,期望提升鐵制品的質量與產量,為大唐的軍事與建設提供更堅實的物資基礎。
為了確保教育的普及性,凌逸塵在鄉村地區推行“鄉學計劃”。
他號召地方鄉紳出資,官府輔助,在每個村落建立小型的學堂。
這些學堂雖規模不大,但足以讓農家子弟啟蒙識字、學習基礎算術。
他還組織編寫了專門的鄉學教材,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生動形象的插畫,講述道德規范、農耕知識、簡單的醫藥常識等內容。
并且,定期從官學分院選派優秀的學子前往鄉學任教,一方面鍛煉他們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也將先進的知識與理念帶到鄉村。
此外,凌逸塵設立了“學政巡察司”,其職責是定期巡查各地官學與鄉學的辦學情況。
他們檢查師資的教學水平、學子的學業進展,以及學堂的設施狀況等。
對于辦學出色的地方,給予嘉獎與更多的資源支持;而對于那些敷衍塞責、教學不力的,則予以警告與整改期限,若仍無改善,便會撤換相關負責人。
通過這種嚴格的監督機制,保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