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清楚,征伐楚國失利將給我們帶來何種后果?”
還沒等李信開口回應,王翦繼續補充:“一旦我們攻擊楚國失利,我們不僅會面臨來自楚國的強大反擊,那些隱蔽在暗處的韓國、趙國、燕國和魏國殘存勢力也將趁虛而入!”
“隨著我方接連擊敗三個強國,使得燕王喜隱匿于遼東一帶,整個世界對我們敬畏有加,連一向保守的齊國也只有在一旁默默觀看我方如何處理楚國問題。”
“然而,如果我們未能成功,那些對我們抱有畏懼的國家將喪失這種恐懼。
他們會認為我們的軍隊并非堅不可摧,甚至可能因看到我軍敗于項燕而受到鼓舞。”
“那時,反對我們的呼聲將再次西起,這不僅是我國不愿接受的情況,同樣是我們偉大的君主所不愿見到的!”
稍作停頓,王翦鄭重地審視著李信:“所以之前在皇宮,我對你說那不是上策之話你應該明白為何這樣說了吧?”
“我明白了。”
李信點頭,心底對王翦的尊敬又深了一層。
王翦能夠向他詳述這些問題,顯示了這位資深將領對國事的深刻擔憂。
盡管李信和王翦之間存在著關于攻楚戰術的不同意見,看似彼此間的競爭對手,而秦始皇又選擇了李信的計策,換成是追求個人利益的人,則會選擇等到李信進攻失敗后再出手,并借此向皇帝**征戰,以大大提升自身在朝中的地位及聲望。
如果李信失敗而他則勝,這將在對比中更加凸顯王翦的能力。
但王翦并未選擇這種做法,而是將李信邀請到府中,面對面告訴他潛在的風險和不利。
李信意識到,王翦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擔心李信年少氣盛,不了解事務的重要性。
而實際上,如今坐在這里與他對話的李信,并不再是原來的他。
因為這個身體中寄寓了一個來自后世的靈魂,掌握了大量未來發生的歷史事件,并且依靠系統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