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問題也是敷衍了事。
他們每天面對著大量的工作和繁瑣的事務,對于金文軒這種執著于過去的人并沒有太多的耐心。
他們會用一些含糊不清的回答來打發他,或者讓他自己去查找那些幾乎不可能找到的資料。
“這個我們也不清楚,你自己再找找看吧。”
工作人員的敷衍讓金文軒的研究陷入了困境。
那些他所拜訪的老人,雖然能回憶起一些片段,但卻無法提供確切的信息。
他們的記憶就像破碎的鏡子,只能反射出一些模糊的影像,卻無法拼湊出完整的畫面。
金文軒常常在聽完老人的講述后感到無比的失望和沮喪,但他依然會感激老人的分享,并繼續尋找下一個可能的線索。
在一次復古文化交流活動中,金文軒滿懷期待地展示了自己收集的一些資料,并闡述了自己的想法。
他站在舞臺上,目光堅定而熾熱,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他向臺下的觀眾展示著那些珍貴的老照片、泛黃的樂譜和手寫的筆記,講述著每一個物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分享,讓更多的人了解那個時代的藝術魅力,喚醒他們內心深處對美好的向往。
然而,臺下的觀眾卻只是冷漠地看著他,甚至有人嘲笑他的迂腐和守舊。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不解和不屑,仿佛在看一個小丑在表演。
有人在臺下竊竊私語,嘲笑他的穿著和發型;有人在玩手機,根本沒有聽他在說什么;還有人在中途就離開了現場,留下一片空蕩蕩的座位。
那一刻,金文軒感到無比的失落和沮喪。
他原本以為在這里能夠找到理解和支持,卻沒想到迎來的是這樣的冷漠和嘲笑。
他的聲音漸漸低沉下去,眼神也變得黯淡無光。
他默默地收起自己的資料,走下舞臺,仿佛失去了靈魂一般。
回到家中,金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