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己經立秋,可北京市卻沒有一點秋天的意思。
十幾天沒下雨了,中午的時候,太陽火辣辣地照著,新舖的油漆路面上,油漆在容化,遠遠望去,黑乎乎地閃著亮光。
善各莊在三環外,本來只是北京郊外的一處村莊,可誰能想到改革開放的大潮,使這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原來的荒地修起了寬寬的公路,路兩邊建筑拔地而起,全村人搬進了樓房。
而原莊址被一個河南老板和三個北京人合伙租賃,在原來的莊址上建起了十幾坰地面積的綜合市場。
市場內有家電區和百貨區,但都是舊貨,賣一些電視錄音機和一些其它的電器原件。
靠左往里有一條路,首通院里的居民區。
原來的住宅沒有推倒,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旁邊蓋了更多的小房。
這些房子里,住的都是來北京發財的河南人,總計能有幾百戶。
馬路上駛過的車輛很少,院前的水泥路上也沒有人。
氣溫零上三十五六度,灼熱的叫人喘不過氣來。
市場院門前兩名保安站在太陽傘下面汗流不止。
個頭不高長的略瘦的保安抱怨說:“這天是怎么了,下火了。
熱起來沒完了。”
“這活不好干!”
張大山拿出手帕擦了把臉上的汗水說:兔子,這幾天我見你老往電話廳跑,想家了吧?
那個叫兔子的青年人從太陽傘下走出來飄了眼西周說:“二哥,說實的,今年春節回東北,我就不出來了。
張大山臉上露出驚訝的神情說:“你干的很好嗎,怎么不想干了,老家有人了吧。”
兔子漲紅了臉,靦腆地點頭。
張大山說:“你小子行啊,看你老實的樣子心里有數,說說咋搞上的?
兔子不好意思說:“我哪有那本事,是家里一個鄰居介紹的。
張大山樂了,“你叫你家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