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79年,即南宋祥興二年正月,張弘范率領兩萬余元軍攻至崖門,元軍部隊抵達崖山,對南宋僅有的控制區域形成三面包圍之勢。
趙昺醒在一張“龍床”上,所謂龍床也不過是比較體面一點的木床。
自蒙古南下后,南宋皇室顛沛流離一路撤至廣東地區的崖山,別說普通的軍民,就算皇帝的寢食也令人無言,以如今的景象誰又能想得到幾十年前盛極一時的南宋王朝呢。
這個“趙昺”并不是皇帝趙昺,是現世中在崖山海戰遺址海底考古的一名考古學家,在一次考古作業中竟陰差陽錯的昏迷過去,再醒來便躺在這床上。
趙昺疑惑地問向旁邊侍寢的太監“我這是在哪里?”
太監也疑惑地答道“陛下在臨時的行宮呀我是?”
太監面露難色道“您...您是當今大宋的皇帝啊”房間里突然闖進了陸秀夫為首的幾位大臣,稟報道“陛下,蒙古人己成三面包圍之勢,恐此地不宜久留,張將軍己為陛下備好龍舟”聽到此處,趙昺才頓悟了。
好家伙,原來我是重生在這末代皇帝趙昺的身上了啊原來南宋將軍張世杰為防止士兵逃亡,下令盡焚陸地上的宮殿、房屋、據點;又下令準備將一千多艘宋軍船只以“連環船”的辦法用大繩索一字形連貫在海灣內,并且安排趙昺的“龍舟”放在軍隊中間來抵御蒙古軍隊的襲擊。
呃,岸邊不宜久留,船上就宜久留啊?
趙昺早不是那七歲兒童,而是對南宋歷史有著極高造詣的歷史考古學家,他深知南宋覆滅和崖山海戰的處處細節。
聽聞這消息,暗驚一聲“不好”便用他那充滿稚氣的聲音說道“官家不認可張將軍的安排,既然我大宋還有千余艘戰船,為何就必須固守于此地?”
陸秀夫眼皮一跳,眼中帶著一絲驚詫地抬頭看向趙昺,說道“陛下?”
趙昺解釋道“如今蒙古韃子兵勢強盛,官家與諸卿可乘船南下而暫避其鋒芒,休養生息后必能使大宋中興,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