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在楊濟泰的眼中絕對是自己人生路上的一道坎,雖然那道坎在費了一番周折之后,有驚無險的過去了,但在此事過去好多年以后,再回過頭來看,也讓楊濟泰唏噓不己。
三十六歲的楊濟泰在之前的人生中,一首都是順風順水,似乎他的人生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般的自然而然。
但在楊濟泰的眼里一九九六年絕對是多災多難的一年,這時的楊濟泰己經是蒲河縣國營水泥廠的廠長了,那時候還沒有什么公務員和事業編的說法,按當時的行政級別劃分來說也屬于正科級干部了,楊濟泰同時還擁有縣人大代表的身份,這是很多混體制內的人一輩子都不可能企及的位置。
都說是體制內的人說話、做事都需要按照之前定下來的規則辦事就可以了,共和國己經建國快五十年了,己經有了成熟的規章制度,作為一個行政級別不高的國家干部來說,一切按部就班依規而行就是最好的。
可眼下楊濟泰的副手們竟然集體造反了,他們聯合起來公開擠兌楊濟泰,甚至還糾集了大批的工人公開站隊,表明立場。
擺明了,今天的斗爭就是魚死網破。
面對著五個副廠長聯合幾個副經理并帶領著大量工人沖進辦公樓的逼迫。
楊濟泰深感無力,并開始瑟瑟發抖。
擁有三百多工人的水泥廠,除去上夜班的工人和不愿意公開表明立場,而找各種借口躲起來的人以外,幾個帶頭鬧事的人帶進來的工人有六七十人,公開要求他引咎辭職。
問題是,這還不是今天辦公樓第一次被人沖擊。
第一次辦公室被沖擊是發生在今天的上午,那次來的人更多,有一百多人的規模,人們沖進來以后就是不由分說的,打砸搶,場面極度混亂不堪,使得整個辦公樓變得面目全非,一片狼藉。
事情是這樣的,進入九十年代以后,隨著國家戰略重心的不斷調整,我國逐漸開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國家對市場的管控力度逐漸減弱,一些心里活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