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逆轉思維的短篇小說 第297章 (第1頁)

設計目標,如設定了五年后的目標,那么,第西年應做成哪些事情,第三年、第二年……他就這樣鞭策著自己。

事實證明他的事業發展步伐和他當初訂立的目標基本一致。

從果推因的時候要注意,片面地遏制“果”,而不去改變它的“因”,必然導致畸形發展的結局。

還要清楚一點——某種惡果在一定的條件下又可以反轉為有利因素。

這是不是讓你感到費解?

其實,古人早就想到用事物的結果去對抗事物的原因了。

比如預防天花。

眾所周知,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無藥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中國古代名醫孫思邈用取自天花瘡口的膿液敷在皮膚上來預防天花。

北宋時,醫師把天花病人皮膚上干結的痘痂收集起來,磨成粉末,通過鼻腔黏膜為健康人“接種”,從而使人獲得對天花的免疫能力。

后來,這種天花免疫技術經波斯、土耳其傳入歐洲,首到1798年英國醫生琴納用同樣的原理研制出了更安全的牛痘疫苗。

現在的天花疫苗不是用人的天花病毒,而是用牛痘病毒做的,牛痘病毒與天花病毒的抗原絕大部分相同但不會使人體生病。

需要注意的是,原因和結果在因果鏈中是相對的,此事的結果可能是彼事的原因,但就這一對因果來說,它又是絕對的,原因就是原因,結果就是結果,既不能倒因為果,也不能倒果為因。

若不然,因果倒置會引起邏輯的混亂。

有一座橋,橋邊豎立了一個絞刑架,行人通過時,必須說出他真正要到哪里去,如果他說了謊,就必須在絞刑架上被吊死。

有個人是這樣回答的:“我上這里來是為了被吊死。”

守橋人一聽就迷亂了——如果把他吊死,那他就說了真話,應當放他過橋;如果放他走,那他就是說了謊,應當把他吊死,怎么辦?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