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進屋內,蘇瑤看到了院子里的瞎眼婆婆。
婆婆背對著她,正站在簡陋的灶臺前忙碌著。
她身形佝僂,頭發花白而稀疏,幾縷碎發在微風中輕輕飄動。
盡管眼睛看不見,但婆婆的動作卻很熟練,手中拿著木勺,在鍋里輕輕攪拌著,鍋里煮著的不知是什么食物,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婆婆聽到門響,轉過頭來,臉上露出和藹的笑容,雖然那雙眼眸無神,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慈愛。
“瑤瑤啊,你起來啦,快來這邊坐。”
婆婆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摸索著旁邊的凳子,將它挪到合適的位置。
蘇瑤看著婆婆,心中五味雜陳。
她知道,在這個艱難的家中,婆婆雖然眼瞎,卻一首默默承擔著許多力所能及的家務,不僅沒有成為自己的拖累,反而還在努力地照顧著自己和兩個孩子。
她慢慢地走向婆婆,輕聲說道:“娘,辛苦您了。”
走到近前,蘇瑤才發現婆婆的衣服也是破舊不堪,補丁摞著補丁,但卻洗得干干凈凈。
婆婆伸出手,摸索著抓住蘇瑤的胳膊,輕輕拉著她坐下,說道:“傻孩子,一家人說什么辛苦。
你快吃點東西,把身子養好,孩子們還得靠你呢。”
在原主的記憶深處,那是一段充滿苦難與無奈的過往。
起初,當婆婆知曉蘇瑤打算用身體去換取食物時,她堅決地表示不同意。
然而,現實的殘酷卻如同一把無情的利刃,高懸在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之上。
兩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餓得哇哇大哭,家中本就寥寥無幾的家當,早己在為早逝丈夫治病的過程中變賣一空,最終人財兩空,丈夫的離去只留下無盡的悲痛與生存的重壓。
蘇瑤每日拼盡全力在田間辛勤勞作,可收獲的糧食卻遠遠不足以填飽一家人的肚子。
那段艱難的時光里,婆婆心疼蘇瑤,常常將自己那少得可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