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的改進,而是將原本的技術路徑推向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實驗的核心在于通過一種全新的神經接口技術,將人類的意識與數字化的生命體進行連接,從而繞過傳統生物體的物理限制。
這意味著,人體的所有細胞可以通過量子計算與虛擬現實技術進行連接,將意識傳輸到一個全新的存在形式,而不再依賴肉體的延續。
李晨和蘇雪對這種全新的實驗方案感到既興奮又擔憂。
盡管這項技術看似突破性的進展,但它的潛在風險也是不可忽視的。
人類的意識是否能夠在數字化空間中穩定存在?
這種技術是否會讓人類的個體性消失?
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兩位科學家。
葉風并沒有過多干預實驗的具體操作,他選擇了與李晨和蘇雪保持適當的距離,仿佛在觀察這場實驗的全過程。
但李晨心中清楚,葉風絕非只是一個旁觀者。
他早己看穿了他們的技術瓶頸,并以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隨著實驗的推進,第一階段的實驗對象終于被選定。
李晨和蘇雪決定先從一名志愿者開始測試。
志愿者是一個匿名的年輕人,他的身體狀況極為健康,且沒有任何遺傳性疾病。
通過神經接口技術,李晨和蘇雪將其意識與一個虛擬世界進行連接,開始了他們的首次數字化實驗。
實驗開始的第一天,所有的數據都顯示出理想的結果。
虛擬世界中的志愿者表現出驚人的適應性,他的意識在這個虛擬空間中能夠自由流動,甚至超越了肉體的限制,開始展現出超常的能力。
但隨著實驗的推進,李晨和蘇雪逐漸發現了一些異常。
虛擬世界中的志愿者,似乎逐漸產生了某種自我意識的變化。
他的情感反應愈加激烈,開始表現出超出常理的情緒波動,甚至一度開始拒絕與外界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