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北齊的都城,繁華而又喧囂。
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溫柔地照耀著鄴城的石板街道,街道兩旁,商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行人絡繹不絕。
在這樣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卻有一個角落,靜謐而又冷清。
城東的破舊書齋,一個身著粗布衣裳的年輕書生,正坐在書齋的窗前,手中拿著一卷《論語》苦讀。
他面若冠玉,唇紅齒白,眉目間有一些不羈,只不過此刻的他,眉頭緊鎖,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迷茫。
這個面目清秀的書生叫李昭,弱冠之年。
他的父親在他八歲的時候撒手人寰,留下他和母親相依為命。
李昭家境貧寒,父親死后連僅有的田地也被城里的士族搶了去。
母親靠著給別人家打零工、漿洗衣服養活著他和自己。
而李昭也天資聰慧,自己靠著幾本醫書竟也參透了醫術藥理之法,平時給街坊鄰居看些小病換點米吃。
現今大了些,母親不忍耽誤了他的聰慧,執意讓他參加科舉去做大學問,就算家里連參加科舉的費用都難以湊齊。
“昭兒,今日的飯菜己經準備好了。”
李昭的母親,一個慈祥的婦人,輕聲喚道。
李昭放下手中的書卷,走到母親身邊,幫她擺放碗筷。
抬眼間,李昭看到母親鬢角的白發多了許多,擺碗筷的手也因為長年勞作變得十分粗糙。
“娘,您辛苦了。”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哽咽。
“辛苦啥,怎么不是過日子,你好好讀書,以后做你想做的那些大事情。”
母親沒有看他,但卻溫柔地回應。
母子二人簡單地吃過晚飯,李昭便又回到了書齋,繼續他的苦讀。
他知道,現在北齊的這個環境,只有通過科舉當了官,他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給母親一個更好的生活。
夜幕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