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熬制那些違背科學的精神的“藥品”。
——發黑的爛香蕉,曬干的苦瓜,五十滴藍墨水,木薯粉,一七一六年的帝國銀幣,銅鍋的木把手,海洋魚人的鱗片,幼童的一百根頭發,那下里巴人用來治病的就是這些材料的組合,只是不知比例如何,看來需要急迫又長久的實驗。
如此烹煮七十六次,依舊得不到舊書里所說的無色無味的藥水。
“大概還缺少不渝城的雨季的大太陽天的雨水,因為在第一百零二頁提到過,獨居者只飲用這樣的淡水。”
徐茜兒的柴火整日不熄,沸水散發著惡心的臭氣,即便如此,她依舊在鉆研其中細節,只為求得根治遺忘病的神藥。
“苦中作樂的無可奈何是改變不了堅若磐石的歷史沉疴的。”
只深究其中治病的部分的徐茜兒在某次研習中翻到了主人公自言自語的這一句話,它像是爬蟲貼在第五十七頁的字縫間。
徐茜兒像是受到了雨林毒物的襲擊,呆坐在了原地,她翻來找去,也找不到獨居者根治疾病的證明,他脖子和腦門上的膿瘡依舊,跛腳與脫發從未好轉過,每時每刻都承受著一千種疾病的折磨,走在不渝城的街上依舊受著無情的嘲笑,至死都是如此。
所有的色彩斑斕的藥水和沉積在鍋底的藥渣最終都成為了滋養屋前屋后茂密綠植的養料,首到它遮天蔽日并在一個午夜吞沒了不渝城。
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是,鄭抑揚雖然幼稚如孩童,但也開始像孩童那樣成長,只是從頭再來的學習磕磕碰碰,很多東西需要重復的指指點點。
——“一個百無一用的美人兒。”
數月來的艱辛求索也不算是全無收獲,那本馬上就被束之高閣的“禁書”給了這位堅持不懈的母親以希望無窮的鼓勵,而不是聊勝于無的口頭安慰。
對于徐茜兒而言,幸運的的是,幾乎無人知曉家中屎尿遍地的丑事。
鄭生徜在璧宿縣城外服兵役,他的家信通常不超過百字,不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