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昂最終選擇了去工業部下轄的一家農機廠工作。
那里有著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充滿抱負的劉昂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而李維民則因為家庭因素,毅然選擇了第三軋鋼廠。
其實,他的父親便是該廠的一名資深高級工人。
這份血脈相連的情感以及對家族事業的傳承責任感促使他做出了這個選擇。
送別了好友劉昂后,李維民緩緩轉身回到宿舍。
屋內略顯凌亂,但他并沒有太多需要帶走的珍貴物品。
無非就是幾套被褥、幾件換洗衣物而己。
然而,即便是這些簡單的生活用品,也承載著他多年求學的回憶。
李維民有條不紊地將這些物件整理妥當,然后輕輕地裝進那個陪伴他許久的大挎包中。
每一件放入挎包的物品,似乎都帶著一絲溫度,那是屬于過去歲月的溫暖痕跡。
當最后一件物品安放完畢,李維民拉上挎包的拉鏈,仿佛也關閉了一段人生旅程的大門。
離開了熟悉的校園,李維民緩緩地走到路邊,靜靜地等待著公交車的到來。
當一輛公交車駛近時,李維民不禁定睛看去。
只見公交車頂部赫然頂著一個碩大的包裹,這一幕讓他心中涌起一陣感慨。
曾經,這樣的場景他只在書本里讀到過,而如今卻真實地呈現在眼前,著實令他感嘆命運的無常和時代的變遷。
要知道,李維民此刻所乘坐的這輛公交車可不是后世常見的那種燒汽油或是純電動的車輛。
此時此刻,他所登上的這輛車竟然是依靠燃燒煤氣來驅動前行的,因此人們也稱其為“煤氣公交車”。
再看那公交車頂上的那個大包,里面裝的并非乘客們的行李物品,而是滿滿的煤氣!
在后世的生活中,關于煤氣罐baozha引發事故的例子屢見不鮮。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