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嶺南儂氏雜記筆趣閣 第183章 (第1頁)

“許兒,商老王妃消渴疾又發作了。

你看的醫書里有沒有針灸的法子?”

言太醫從儂府回來,首接到書房找他的五女兒,言許。

言家歷代從醫,六個孩子各有所長,言許善針灸。

言許答應著,從書桌上抬頭,看見父親一臉焦急,難道商老王妃病情加重了?

她連忙放下手里的毛筆,站起身,在書桌旁的一排書架上翻找,她按照病癥作了索引歸類,消渴,找到了。

這是她自己謄錄的筆記,從各醫書上收集整理而來,方便對癥查找。

她攤開筆記給父親細看,“消渴,陰虛燥熱,應予清熱、潤燥。

腎俞、三陰交、膈俞穴可養血、滋陰、生津,三穴共奏滋陰治本之效。

列缺、照海為八脈交會穴,亦可清熱滋陰、潤燥生津。

中脘為胃之募穴,取之以瀉胃熱。

脾俞、肺俞穴健脾潤肺、行水布津。”

言太醫仰著脖子,拉開距離看著女兒寫的蠅頭小字,有些惱氣,長須胡子一抖一抖的,“你這字,怎地寫得這般小。”

言許扯著嘴笑笑,嘴角兩個小梨渦,“節省紙張呀,爹爹,我還有好多醫書沒整理完呢,那排架子上己經快擺不下了。”

“哎,言家也不差你這點紙錢。”

言太醫推開書本,閉眼揉了揉鼻梁眼角,“我給老王妃開的藥方也是用大補元氣的黃芪為主,加用葛根升舉元氣,生津止渴。

佐用山藥、知母、天花粉三味藥物,大補真陰,滋潤燥邪。

再加上健脾強胃的雞內金,可促進飲食水谷的運化,從源頭上充足津液。

五味子,酸澀收斂,增強腎氣固攝,減少起夜次數。”

言許邊聽邊點頭,她相信爹爹的醫術,看診和開方斷不會有什么差池。

“老王妃肺臟并沒有熱邪,而是因為腹中氣化不升,清輕之氣不能上達肺臟,無法化生肺津,要使用升補的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