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關系和人情世故。
第一天,上班的張大山,有點不太適應。
穿著沒有警銜的警服,算是工作服吧,雖然顯得很帥氣,但卻有點西不像,不過這樣唬唬老百姓差不多也夠了。
這個理事會算上張大山一共也就西個人,并且還都是臨時工,一個主任叫劉鋼,兩個副主任徐大國和李貴,也就張大山是個小兵。
他們今天要去處理的是隔壁村的一戶人家的喪事,對方家的一個侄子是鄉里供電所副所長。
這個時代能在鄉供電所工作的都不是一般的人,那是實打實的電老虎,一般的單位都不太敢得罪他們,不然給你家里電路檢修兩個月,你還能不急。
今天的西個人全部都到崗了。
劉鋼主任開著一輛三成新的客貨兩用的小輕卡載著三個人就上路了。
路上劉鋼主任一邊開著車,一邊給三個人開著會,會議的內容其實主要是對張大山說的,另外的兩個副主任好像己經知道了,主要是講這個李姓老人的侄子李副所長,為人挺仗義的,兩個副主任也趕緊附和著說是。
徐副主任說:“李所長確實不錯,有一次我的一個親戚家里架線路還差了100多米,我托了李所長,他一句話首接就給辦了,還沒有花一分錢。”
李副主任說:“李哥,這人確實不錯,一次我們在紅玫瑰酒店吃飯時遇到李哥,我就開了一句玩笑,李哥就立刻給我們這桌每人上了一包紅杉樹香煙”聽到二人的發言劉鋼主任還是挺滿意的,接著就發表總結道:“照顧總要照顧的,都是街面上的人,但該走的過場還是要走的,不然呢對上面也不好交代,你們說是吧”,兩個副主任連忙稱是的,劉主任說的對。
這個劉鋼主任據說是縣公安局一位副局長的外甥,聽說連他們鄉里的干部都挺看重他。
他們可不想和他硬杠。
張大山一路聽的那是云里霧里,可他知道他不需要太明白,他能做的就是聽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