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趙構聯合大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抗金名將岳飛,并罷免韓世忠等一眾主戰派將領,最后與金人簽定了屈辱的《紹興和議》。
自此,中國自淮水—大散關以北盡入金人之手。
戰爭帶來的蕭條景象在大散關以北的城鎮街道上比比皆是。
然而武林的紛爭卻從未停止過。
此時,一個二十出頭的少年,正懶洋洋的靠坐在路邊等待著路人的施舍。
少年雖然身著乞丐裝扮,臉上也是臟兮兮的,但是少年的雙目卻炯炯有神,并不似其同伴一樣,雙目之中毫無半分神采。
少年名叫徐天賜,父母早亡,也曾給村里大戶人家放牛打雜為生,如今大戶人家為了躲避兵禍都己經遷走,所以徐天賜就跟幾個乞丐廝混在了一起,平時也靠討些飯菜來度日,總之是吃不飽也餓不死。
零散的路人中間有幾個人顯得特別的扎眼,他們有的背負或者手持長劍,有的手持鐵戟銀勾,衣服有些破損且身上還略帶血跡,這顯然是剛剛跟人打斗過。
這幾個武林人士有序且迅速的西處搜索著,好像是在找什么人。
一個手持長劍的中年人走到徐天賜他們幾個乞丐面前,用劍指他,并且以命令的口吻質問道:“小子,有沒有看見一個受傷的人從這里經過”。
徐天賜雖然身份卑微,但是卻向來看不慣那些恃強凌弱的人和事。
所以便朝街道的另一頭隨便一指,慵懶的說道:“那邊”。
那人順著徐天賜指的方向看過去確是一片茫茫的大山。
雖然表示懷疑,但是見徐天賜并沒有慌張或者說膽怯,所以也就沒有多想。
那人隨便摸出一些碎銀子拋在地上就招呼其他同伴一起朝著徐天賜所指的方向追了過去,不一會兒便沒了蹤影。
那幾個武林人士走了之后,徐天賜并沒有像其他同伴一樣迅速的去搶散落在地上的銀子,而是‘切’了一聲,并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