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朝————等等,不是大清,是大宇?
濃濃的不安感浮上心頭。
歷史上沒有大宇朝。
往前梳理一下,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云天明快速將腦中傳遞的歷史信息過了一遍。
前面所有的歷史都對得上,一首到明朝,在李自成兵敗九宮山時之后與歷史有了出入。
而這個“出入”的源頭則是李巖的被害。
1644年3月,李自成進入京師,崇禎皇帝自縊而死。
進入京師后,牛金星擔任殿閣大學士,成為李自成的丞相,主持朝政,卻坑了李自成。
牛金星有能力,但并非有大智慧。
他只想過上好日子,沒有遠大的追求,目光短淺,且嫉嫌妒能,尤其對他的“伯樂”李巖更是懷恨在心。
二人之間的矛盾,隨著李自成進入京師不斷惡化,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李巖能力強,眼光獨到,且在軍中威信極高。
在決定李自成命運的山海關一戰中,沉迷在勝利的喜悅中的李自成對李巖快速進兵的建議視而不見,給了清軍關鍵的六天時間,導致山海關大敗。
當時清軍與吳三桂的大軍獲勝,但多爾袞并未立刻追擊,而是采取穩重策略,觀察中原的動態。
李巖建議死守京師,并在河南、山西、山東、河北部署防御,阻止清軍南下。
但這一場大敗導致李自成沒了雄心壯志。
牛金星更是如此,關鍵時刻再次給李自成挖坑。
牛金星主張退守陜西,以潼關為屏障,阻擋清軍,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為了“振奮”人心,牛金星積極支持李自成在西安稱帝,親自策劃方案,主持祭天大典。
登基結束,李自成率兵撤退,離開京師,也就過一把皇帝癮而己。
李自成撤退時,李巖苦求希望李自成讓自己留在河南,節制山西、河南、河北、山東軍務,建立新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