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是“道”,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無為”,音樂觀是“大音希聲”。
老子以合乎“道”本性的“希聲”之音為最美的音樂(即大音),即音樂的最高境界是無聲之樂。
“大音希聲”的審美觀反對人對音樂的主觀作用,把音樂神秘化。
此命題否定了音樂作為聽覺藝術的審美價值,但就其強調音樂審美中精神上的體驗而言,對后世音樂審美觀的發展有著長遠的啟示和影響。
莊子“無言而心悅”的思想是對老子“大音希聲”美學命題的進一步發揮。
《樂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較完整體系的音樂理論著作,是先秦時期儒家的音樂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樂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樂的一個官署。
始于秦代,1976年2月在秦始皇陵區建筑遺址中出土的錯金銀鈕鐘上的銘文就有“樂府”二字,可知秦代己有樂府。
京劇唱腔以“皮”、“黃”為主。
“皮”是指湖北襄陽將陜西梆子與楚腔相結合的襄陽腔,稱西皮腔;“黃”是指江西宜黃在弋陽腔影響下形成的聲腔,又稱二黃腔,這兩種腔合套成為一個聲腔系統,稱皮黃腔。
一般來說,西皮較明字流暢,常用于表現喜悅、激動、高亢;二黃較深沉柔和,常用于表現回憶、沉思、感嘆、悲憤的情緒的情緒。
西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
梅派:由梅蘭芳創立,梅蘭芳畢生追求藝術的至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創造出大量善良、溫柔、華貴、典雅而具有正義感的古代婦女形象。
程派:由程硯秋創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過嫻靜凝重的舞臺形象表現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慘、具有外柔內剛性格的中下層的女性。
荀派:由荀慧生創立,善于塑造天真、活潑、熱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嬌婉的風格。
尚派:由尚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