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開書,各種專有名詞撲面而來。
基期、現期、增長量、增長率、同比、環比、翻番、論證、論證、翻譯……這些大量的專有名詞弄得李強可謂是一頭霧水,想了半天,李強決定還是從資料分析開始學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最基本的學起,這點李強還是知道的。
那么現在先分別來看最基本的兩個單位量,基期和現期。
基期是用于比較和衡量數據變化的一個基準點,現期則指的是當前正在考察的時間點或時間段。
官方用語看上去有點困難,那么可以用通俗的語言去看一下這個名詞,比如基期就是過去的,自然而然現期就是現在的量。
既然己經用了相對通俗的語言去解釋這個名詞,那么我們可以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解釋一下。
比如2000年,2021年這兩個年份來說,2000年發生的時間早,所以他就是過去的量,對于20001來說他就是基期量。
相反,2001發生的時間晚,相比較于2000年來說,他就是現期量。
同理,還有一種表達方式,所列題目不是給相對應的年份,而是用于今年、去年來表達,當然這是一種更為簡單的表達方式。
我們可以發現,基期和現期的認識來說,它都是有一個對比參照來分別確定各自的量。
假如說單給一個年份,2000年,那么在這個時候你就無法確定他究竟是基期還是現期?
所以,綜合來看,在具體做題當中只要問到有關的基期或者現期,只需要去找到對應的參照量就行。
那么,既然掌握了相對應的知識點,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下。
2017年6月比2017年5月工資高100元,那么這個當中基期量、現期量分別是多少?
李強看著這道例題,在結合剛剛所看到的名詞解釋,基期量就是2017年5月,現期量就是2017年6月。
“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