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澀。
一位嬸子忍不住開口,她用手擋了擋陽光,看向林宇:“看你這穿著打扮,怪模怪樣的,說話也文縐縐,真沒見過像你這樣的人。”
林宇撓撓頭,解釋道:“嬸子,我也不知為何變成這樣,醒來就發現自己在這附近了,只記得一些零零散散的事兒。”
扛農具的大叔打量著林宇,追問:“那你會干啥?
村子可不能養閑人。”
此時,一只老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在林宇們腳邊覓食,咯咯咯地叫著,打破了短暫的沉默。
林宇連忙說道:“大叔,我有力氣,能干活,像田里的活計,我也愿意學。
大叔微微點頭,又問:“你識得字不?”
他身后,一只大黃狗趴在地上,吐著舌頭,眼睛半瞇著,似乎對林宇們的對話并不在意。
林宇趕忙回答:“識得一些,讀過些書。”
大叔聽聞,眼中閃過一絲光亮,“那倒不錯,咱村孩子沒幾個識字的,往后說不定能教他們些。”
這時,村里的老夫子踱步而來。
聽聞他曾在洛陽求學,與名門望族子弟同窗,還受大儒盧植指點,在村里德高望重。
可相處下來,林宇卻發現他沾染了一些東漢書生的壞風氣。
他雖學識淵博,卻過于迂腐守舊,對新事物總是嗤之以鼻。
平日授課,只知照本宣科,讓弟子們死記硬背經典,全然不顧是否理解,還美其名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對于村里的事務,他也常以“不合古禮”為由橫加干涉,實則是維護自己的權威。
比如,村里想嘗試新的灌溉方法提高收成,他卻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堅決反對,導致錯過改良時機。
與人交談,他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故意賣弄學問,讓人難以親近。
而且,他還特別注重門第出身,對家境貧寒的弟子多有偏見,分配學習資源時也有所偏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