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各異,“天人”、“師客”、“客君”,而在一些鴻圖原民口中更是蔑稱為“異客”,除了“天人”稱呼外,余下稱呼無一不帶“客”字,顯示出外來之人的身份。
這些“天人”散布于大陸各處,并很快融入進當地的部落之中,他們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授先民語言文字,傳授農耕技術,使先民脫離了原始的漁獵生活,并發明了各種新奇的工具以輔助勞作。
時間推移,這些在先民眼中無所不會,無所不能,近乎神祇的天人逐漸成為各自部落的領袖。
甲子歲月悠逝,天人領導的部落日益繁榮,領地擴大,部落間的交流增多,隨之而來的是更加頻密的戰爭。
隨著歲月的流轉,那些由天人引領的大部落逐漸演化成規模宏大的國家,天人首領也開始以帝王自居。
此間,仍然有“天人”陸陸續續降臨鴻圖,他們在了解了大陸上的情況后,都非常有目的性的去投奔那些強盛的國家。
而經過了數十年的時間人們驚訝的發現,除非遭遇不測,天人們似乎不受歲月侵蝕,既不衰老也不患病,仿佛時間在他們身上不會留下任何的印記,但同時人們也發現,幾乎所有的天人均無子嗣,后世認為這是天人為長生所付出的代價。
時光荏苒,弱小的國家逐一消失,部分大國也因內憂外患而傾覆,三十國最后只剩十國,天人七國——秦、漢、晉、隋、唐、宋、明,以及土著三蠻國——花剎、窩蠻、契馬。
再過一甲子,北胡跨過燕山南侵,鴻圖幾乎失陷,由流民組成的失鄉軍望死而戰,擊退北胡,隨后十國動蕩開始互伐,經歷連年戰爭,最終秦、漢、唐、明西國吞并其他六國,霸制西方。
盡管天下未得一統,但西國的天人君主卻都自認為正統,稱孤道寡,并視其他三國為僭偽。
十國亂伐結束后的第十個年頭,也就是鴻圖180年,西國君臣云集于位于大陸中央的逐鹿縣,西國一共進行了三次談判,史稱“西國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