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張三豐傳人在現代在線閱讀 第38章 (第1頁)

華武術中最具影響的流派之一。

因張三豐被奉為武當武術的祖師,遇真宮亦被歷代武當拳第子崇敬,并在此習練拳術。

張三豐在武當時曾說,此山異日必大興。

幾十年后,明成祖果然大修武當。

明洪武二十三年,張三豐離開武當,不知去向。

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都曾下詔遣使求訪張三豐其人。

明成祖還在給張三豐的信中說:“……真仙道德崇高,超乎萬有,神妙莫測。

朕才質疏庸,然而至誠愿見之心夙夜不忘……”但事與愿違,誰也沒能訪到有“長生久視之術,超凡入世之功”的張三豐,這位武當高人亦成為神秘而讓后人仰慕。

為表達其誠意,明成祖親自下令建造了“遇真宮”,并諭敕張三豐祀像一組置于大殿正中,供人朝拜。

遇春宮從此以后也成為武當派的總壇。

看著眼前古色古香道觀,張湖畔似乎看到了師傅當年在此結庵修煉,教授徒弟的情景,不禁暗暗傷心,同時暗暗的下定決心一定將武當發揚光大。

經過大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張三豐的祀像,再次看到熟悉的肖像,淚水不自覺地潤濕了眼眶。

張湖畔深深的向張三豐鞠了個躬,然后向偏殿后的一條小徑走去。

曲徑通幽,小徑的兩邊是全身碧綠的玉竹,小徑也是用圓潤的鵝卵石鋪墊而成。

彎彎曲曲走了近百米后,一堵古墻擋住了去路。

可是張湖畔卻絲毫沒有止步的意思,竟然就這樣穿過古墻,消失在小徑上。

如果現在有游客看到一定驚訝不己,以為是鬼穿墻。

其實那只不過是道家的一道封印,古墻也只是為了不讓游客感到驚訝而設置的障眼法。

雖然設置陣法的道士應該有不弱的修為,不過對于己經是元嬰期的張湖畔而言,那只不過是小孩子玩的游戲。

在遇春宮的山腳下張湖畔就己經感受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