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那年,我頭一次離開甘肅上學。
不知道該說慶幸還是不幸,1972年我出生在甘肅省的一個小村莊,據老人們說,世界某糧農組織實地考察考后給出的評價“全球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
常年干旱缺水是這里的常態,唯一能夠體面走出家鄉的方法就是讀書。
而我慶幸通過讀書走了出去。
從甘肅到黑龍江的硬座火車,車廂里彌漫著各種氣味混雜的味道,人擠著人,我的鄰座是一個看起來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少年。
她有著清澈的眼睛和溫暖的笑容。
漫長的旅途讓人疲憊不堪,我們卻漸漸聊了起來。
她叫晨曦,也是獨自一人遠行。
隨著時間推移,困意襲來,我的頭不自覺地靠向她的肩膀。
醒來后看到她紅透的臉,我也頓時羞澀萬分。
夜晚降臨,車廂里溫度驟降,我凍得瑟瑟發抖。
晨曦默默地將她的外套披在我身上,那一刻,一種異樣的情愫在心底滋生。
不知不覺間,火車到站了,我們即將分別走向各自的目的地。
我心中滿是不舍,眼淚在眼眶打轉。
晨曦輕輕地握住我的手說:“有緣總會再見的。”
望著她遠去的背影,我知道這一段短暫的邂逅將會成為我記憶深處最美好的回憶,而那種懵懂的愛意,也將永遠留在心間。
兩天的硬座使我疲憊不堪,拖著沉重的行李走進校園,辦理完報到手續后,我便投入到軍訓之中。
軍訓的日子艱苦又充實,可每到休息時刻,我的思緒就不由自主飄回到火車上與晨曦相處的時光。
那溫柔的笑,溫暖的舉動,如同電影般不斷放映。
一周后的某個午后,陽光正好。
我抱著書本匆匆趕去教室,在校園小道上竟意外遇見了晨曦。
她還是那樣清新動人,眼神交匯的瞬間,彼此都愣住了。